來源:樂學云帆 2018-05-11 11:48:38
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的是孩子做作業(yè)拖拉的問題,其實這種問題的形成往往與家長和孩子之前的互動模式有關,孩子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不是自己的任務。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需要學會放手,孩子才會動手,當然這種“放手”不是完全不管,而是通過和孩子交流為什么學習,明確學習的責任界限等方式,激發(fā)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才能學會獨立和承擔。
那么什么是放手?放手是撒大手不管嗎?當然不是。
舉兒子做作業(yè)這件事,我個人對放手的體會和做法是:
一、與兒子交流——為什么要學習?
我們改變不了他人的行為,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觀點和行為去影響他人,也許會改變他人的行為。
當我們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時候,很重要的是先把做這件事的重要性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傳播給孩子,即以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教育方法把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訴孩子,有助于得到孩子的合作。
回到學習上,我時不時地與兒子分享我對為什么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么的看法。
幾年前我做了個關于“培養(yǎng)孩子樂學精神”的講座,以下是我分享的一部分:
我認為一個人的學習不應該只限于教科書,生活是最好的學校。
我曾經給我兒子讀Magic Tree House的書,書中有一句關于how to find happiness 的話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 of the nature”.
我們都有這種經歷:
- 去爬山,如果你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那你對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別人深;
- 去海洋公園,如果你對海洋動物的習性很了解,那你一定比別人更興致勃勃;
- 去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缺乏了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興趣,只是為了孩子而來;
- 去旅游看古建筑,如果你沒有建造此建筑的背景知識,那此建筑只能成為你到此一游的紀念而已。
如果你認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認識,因為激情是會傳染的。
我會幫助兒子樹立這樣的理念: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我在與兒子的聊天中告訴兒子,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你會逐漸了解自己喜歡什么和擅長什么,不喜歡什么不擅長什么;會學習到一些知識和技能,讓你今后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做你感興趣的事。兒子問了句“如果我有興趣做開卡車收垃圾的怎么辦?” 我知道孩子問這句話的意思,我告訴兒子,如果你上完大學,覺得開卡車收垃圾確實是你興趣所在、能發(fā)揮你的才能,那我希望你能在收垃圾的過程中做個有心人,研究怎樣改善現有系統而更有利于環(huán)保,那你將會成為世界上最用心最棒的收垃圾員!上帝造人,是希望每個人能通過努力找到自己的才能并發(fā)揮這個才能,用它去為他人和社會服務,這樣從事這項工作才會讓你開心覺得有意義。反之,如果你的才能不在收垃圾上,你會覺得收垃圾工作很枯燥,它也不會給你帶來快樂的。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所培養(yǎng)出來的各種能力和技能會給予你更多的自主選擇行業(yè)的機會。
在大多數華人家長把拿全A當做對孩子的高要求時,我對兒子經常說:“我不要求你拿全A,不要求你上E(Enrichment 班),不要求你上籐校。但我對你有3點要求:
1.一定要努力,總結經驗就行,但不要過度在乎考試成績。
2.在現在知識更新這么快的時代,你怎樣學比你從書本學到什么更重要 。我希望你能學到各種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能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等等。
我特別看重孩子是否有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方式,比如批判性思維、能打破常規(guī)。他如果對我的要求有不同意的地方,我非常鼓勵兒子想清楚后給我提出3個理由來說服我,如果我認為他說得有理,我可以改變我的要求;如果我不同意,我也會說出我的3個理由,以此鼓勵兒子的積極大膽思考而不是被動服從。
我本人是搞IT的,新技術和知識層出不窮,公司幾乎不再提供傳統的有老師的培訓班,而是要求員工在公司或外面網站去找在線培訓資料來學習,所以這種在網上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非常重要。
3.我希望你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強,有終身好學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學校發(fā)現到一、二門你很感興趣的學科,我希望你能鉆進去,甚至用業(yè)余的時間在網上看更多的相關資料。我希望你在高中后期問老師的問題,老師都不一定能馬上回答上來,而是說“嗯,好問題!我得想想,然后再回答你。”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