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7-12-20 15:57:55
幼教網(wǎng)整理了2018冀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九溪十八澗》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材分析:
《九溪十八澗》是一首五言詩,詩中描繪了峰巒重重的山谷、曲折蜿蜒的小路、哼唱山歌的清泉和參差錯落的樹木!“一”字詩》是一首七言詩,用十個“一”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在一個晴朗的秋夜,一條漁船泊在江面,一位漁翁悠閑地垂釣其中。兩首詩歌風格極其相似,都是在運用重疊詞語的同時,把音樂中的韻律美融入其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認讀本課十三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了解多音字“曲”的讀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 了解古詩的大概內(nèi)容,感受詩句的節(jié)奏美,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的優(yōu)美意境。
過程與方法:
1. 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輔以多媒體課件、游戲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2.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想象、古詩配畫引導學生了解古詩描繪的美景,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詩句,體會意境,感受古詩的節(jié)奏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初步感受故事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重難點分析:
l 識字教學依然是教學中的重點,本課要求認讀的“溪、疊、俯、仰”等生字筆畫較多,教學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法識字。
l 古詩中有些詞語學生理解有困難,如“曲曲環(huán)環(huán)、高高下下”,可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賞畫面,幫助理解;“俯、仰”通過做動作幫助理解;“一江明月一江秋”的意境可借助課件出示插圖,輔以教師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體會。
l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一”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讀音。
l 兩首詩分別用了“重言”和“重復”的修辭方法,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體會這種手法所產(chǎn)生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感受古詩中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彩筆、畫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激趣導入。
(一)教師引導: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里呀?(學生自由交流)是啊,我們的祖國有許多風景優(yōu)美的名勝,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意思是說蘇州、杭州的景色是天下最美的,現(xiàn)在老師就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圖片,讓我們一起領略人間天堂---杭州的美景。
(二)課件出示圖片,展示杭州西湖十景,教師旁白簡介,最后畫面定格在九溪十八澗。
。ㄈ 揭示課題:這最后一景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九溪十八澗。(板書課題)
。ㄋ模├斫忸}目意思。
“澗” 就是山間流水的溝。(借助課件理解“澗”)九溪十八澗匯合了九座山的細流成了一條小溪,又匯合了許多山的細流成了一個澗,這里山青水秀,風景迷人。清朝的時候,一位大詩人俞樾來到了這里,他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地迷住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寫下一首詩,就是這首《九溪十八澗》,同學們想不想讀一讀這首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