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教育 2012-07-04 17:40:23
“海之家”成立于2008年底,最初是由三個媽媽組建的互助教育聯盟,一開始叫?诎蛯W園。她們的孩子都在兩歲左右,這讓早期巴學園更像托幼班。直到2009年9月,“海之家”才開始吸收更多家庭成員,孩子的年齡也擴大到5歲。隨后,招聘專業(yè)教師,啟用新活動室,人數最多時,有20個孩子每天到這里活動。
這里一度是其樂融融。
有爸爸會拳法,給孩子上武術課;有爸爸向孩子展示,椰子應該怎么砍、怎么吃;教室里的紫色小石子、做南瓜燈工具,都是父母們從外地捎回來的;如果遇上更換海沙、扎竹籬笆這樣的大型勞動,米米媽便在網上發(fā)出英雄召募帖。海之家有義工制度,要求每個家庭每學期至少保證10個小時的義務勞動和服務時間。
然而,三位媽媽的友誼和義氣很穩(wěn)固,決策與行動卻很艱難,對于未來,也沒有達成共同目標。
比如,海之家請國外專家來作講座,不少還沒有加入學園聯盟的家庭報名,并填寫了調查表。然而,對這些家長的跟進調查和反饋工作,沒有明確到哪個媽媽身上。當另一位熱心家長馬馨想撿起這項任務時,卻發(fā)現連調查表在哪里都不知道了,“就像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那樣”。
因為要上小學的孩子離開,學園一度只剩下七八個孩子,接著又連續(xù)出了幾次不算太大的磕碰事故。最終,兩位媽媽決定退出。
海之家是早教中心還是幼兒園?不久前,有人這樣問堅持下來的米米媽。
米米媽回答,海之家既不是早教中心也不是幼兒園。“是的,從前是個園,現在是個家。”
在北京,還有一家嚴格控制教學規(guī)模的自助型聯盟學校。學校由十多位家長共同建立,沒有校長,家長們將其稱為新式教育實驗班,一些基礎的事務性工作,如日常管理、招生、采購食物、博客發(fā)布、財物管理均由家長們志愿分擔。
實驗班將規(guī)模嚴格控制在20人左右,核心教育部分,全部由家長共同考核同意的退休高級教師、師范生等專業(yè)教育人士完成。有家長希望實驗班增開初中部,管理層卻相當謹慎。“師資、場地,在一切沒有完全準備好之前,不可能進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生家長說。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