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2-06-29 16:19:35
四、第一個月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習慣
許多小學本身就很重視幼小銜接教育。有些小學的“學習準備期”包括“學科課程”和“綜合活動”兩方面課程,幫助新生更好地融入學校整個學習氣氛。學科課程放慢教學進度,著重培養(yǎng)學習習慣;綜合活動重點圍繞“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和“師生情感交流”三個方面。在第一個月里把重點放到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來,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活動,讓新生自然過渡到學校生活中來。校長盛裴告訴記者,學校在開學前會給每個新生一張賀卡一樣的入學通知書,幫助他們認識學校和身邊的老師。這些卡片上會有老師和校長的話,幫助孩子在入學的第一時間里培養(yǎng)起對學習的自信心。
還有的小學每年7月會舉辦一年級新生夏令營,讓小朋友熟悉小學生的作息、感受小學生活,并發(fā)給每個新生一本自編的《小學生入學指南》讀本,其中用問答形式羅列了家長該如何應對入學的建議;在學校舉行的家長開放日上,家長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僅僅一個月,孩子的精神面貌、廣播操、上課規(guī)范、禮儀等都像模像樣了。
五、除了孩子智商,更要關注情商發(fā)展
“第一個月”是角色轉換的關鍵一月,解決措施是適當放慢教學節(jié)奏、降低教學要求。此外,加強“準備期”的家校聯(lián)動也很重要,要形成家校合力,讓家長也加入到“準備期”的教學和評比中。
老師建議家長,首先要放平心態(tài),不能因為孩子上學了就向孩子要成績,要給孩子必要的適應時間。其次,做好生活、行為、學習習慣三方面準備,這才是造福孩子終身的大事。第三,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IQ智商,更應關注、挖掘孩子EQ情商的發(fā)展,最好每天抽半小時與孩子聊聊學校里的事,特別要關注他與小伙伴相處的情況,養(yǎng)成大度大方、善于與人合作交往的性格。要教育孩子把喜愛的物品、美好快樂的事與伙伴分享,把心里難受的事也拿出來與同伴分擔,疏導不健康的心理癥結。第四,在家里為孩子建設一個比較安靜的學習小環(huán)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