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22:56:09
。ǘ┙o幼兒一片“破壞”的天空。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的母親,因為孩子把她剛買回家的一塊金表當新鮮玩具給擺弄壞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并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的老師。不料,這位老師卻幽默地說:“恐怕一個中國的‘愛迪生’就這樣被你槍斃了。”這個母親不解其意,老師給她分析說:“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表現(xiàn),你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就有動手的機會。”“那我該怎么辦?”這位母親聽了老師的話,對自己的行為后悔不迭。“補救的辦法是有的。”老師接著說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鐘表鋪,讓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這樣,修理費就成了學費,你的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得到了滿足,說不定他還可以從中學會修理呢!”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半個世紀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師就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故事中的那個小孩是幸運的,因為他不但有一位開明的老師,還有一位樂于接受意見的好媽媽。
現(xiàn)如今,像故事中那樣喜歡毛手毛腳的幼兒,大多是不會討人喜歡的,溫順、老實、聽話、順從、乖巧等成了判斷好孩子的標準。而行為出格、愛頂嘴、愛瘋、愛野、愛搞“小破壞”的幼兒,則被視為另類,被斥為搗蛋鬼、壞分子,遭人白眼,沒人理睬。
其實,幼兒愛搞“小破壞”屬天性使然,是其創(chuàng)造萌芽的一種體現(xiàn)。他們睜著一雙無知的大眼睛,對社會的各類陌生事物充滿新鮮、好奇,并身體力行,欲用自己的雙手去探求這未知的世界。合理利用幼兒這種天性,多方引導、鼓勵,使幼兒的這種創(chuàng)造性萌芽得到進一步深化,有利于其大腦發(fā)展及日后處理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從小培養(yǎng)了一種濃厚的求知欲望,為今后的從業(yè)道路奠定了基礎,說不定國內“愛迪生”會從此誕生。反之,喜歡老實、文靜、聽話的幼兒,家庭雖少了一些“破壞”氣氛,大人也比較安心,但是幼兒的天性卻被抹殺了,培養(yǎng)出的幼兒也多半是循規(guī)蹈距,缺少頭腦,依賴性強,從而泯滅了幼兒愛動、好奇及冒險的天性,這樣做的結果,非常不利于幼兒個性和人格的發(fā)展以及特長的培養(yǎng)和成長。
綜觀世界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成果的杰出科學家們,無論是國外的愛迪生、牛頓,還是中國的詹天佑、馮如,他們小時無一例外的不是“破壞大王”,讓大人皺眉、老師頭疼,然而就是這些被人們認為難成大器的“破壞大王”,長大后卻憑借其小時養(yǎng)成的良好的思考習慣,而成為頂尖發(fā)明家,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心理學家指出,對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最需要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是說,他們在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時,千萬不要因為其行為和結果的幼稚、離奇而嘲笑或干擾,而應當給予鼓勵和勸導,從而能使其自由自在地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造”活動。因此,家長和老師應當給幼兒一片“破壞”的天空。幼兒愛“破壞”,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價值,而得到的卻是幼兒一生受之不盡的無窮財富—思考、創(chuàng)造和智慧。
五、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應最大限度的“放開”幼兒的手、腦、眼、嘴和活動時間。
。ㄒ唬┓“眼”,讓幼兒充分感知。
感知是認識的起點,觀察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好動的特點,多讓幼兒走出封閉的教室,步入大自然,盡情地觀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風光,進而引導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描述一下大自然。沂水縣是一個山區(qū)農業(yè)大縣,縣內有山有水,“千巒環(huán)其外,百流出其中”就是最好的寫照。我針對這一地域特點,設計了“愛我家鄉(xiāng),寫我山河”系列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們教師會同家長帶領孩子們到沂山、沂河邊玩耍,讓孩子們感受到山的雄壯、水的秀美,然后讓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去盡情地涂抹,從而使幼兒萌發(fā)出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
。ǘ┓“腦”,讓幼兒大膽想象。
要讓幼兒大膽想象,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避免以成人的思想、要求去對待幼兒,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幼兒,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生命法則”,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研究幼兒的內心需要,揣測幼兒的所思、所想,為幼兒提供適合其生理、心理特點的發(fā)展空間,不給以嚴格的約束和限制,從而使他們從唯唯諾諾、唯命是從中解脫出來,敢于動腦,大膽想象。例如,在一次美術活動中,一個孩子把太陽畫成了綠色,我并沒有以成人的觀點和常識去責怪孩子,而是問他為什么把太陽畫成了綠色,以此來探求他的內心世界。孩子說:“因為春天的樹葉是綠的,小草是綠的,它們把太陽也映綠了。將來,如果天上的那個太陽不聽話,我就把我的綠太陽送上天去。”多么天真、多么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這充分展示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教師應時常注意和發(fā)現(xiàn)幼兒的此類思維,多引導、少指責、多鼓勵、少批評,使幼兒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使他們的想象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ㄈ┓“嘴”,讓幼兒盡情說話。
不管在幼兒園、家庭還是在社會,給幼兒以說話的權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機會說話,他們才會提出問題。問題的提出,可以擴展他們的思維,引發(fā)他們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在科技小制作中,我就讓孩子們盡情地說:根據身邊的事物,從“不方便、不順手、不習慣、不美觀”等幾方面入手,盡情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不盡之處。再根據這些缺陷,說出自己的改進方法,從而制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有的幼兒說,現(xiàn)在幼兒園的課桌存在高低不能調、桌洞大小不能變等不足,并大膽說出了設計“升降課桌”的想法。有的幼兒說到現(xiàn)在人們居住的房屋都不能動,這位小朋友想象出要建造一種“未來房屋”,它能夠隨時移動,并裝有太陽能屋頂、墻壁,一切能源自給等。
。ㄋ模┓“手”,讓幼兒自主創(chuàng)作。
我們當今的孩子,常被稱為“小皇帝”、“小公主”,常常飯來張口、衣來伸手,3、4歲入園時,自己不會吃飯、不會穿衣的孩子大有人在,家長們對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代替。入園后,教師又往往對孩子放心不下,限制過多、指導過細,不敢放手讓孩子們自由地表現(xiàn)自己,時時事事教師唱主角,從而限制了孩子動作技能地發(fā)展,久而久之使孩子變成了吃現(xiàn)成飯的“傻子”。俗話說“熟能生巧”。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創(chuàng)作,一次不好還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讓他們去自主地干,他們會在一次次的嘗試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起干事情的信心。在布置墻飾時,我就讓孩子們親自動手,積極參與。從小班開始,我就試著讓幼兒參與簡單的布置,如在認識春天的主題活動中,我讓幼兒親手剪出綠色的小草,布置了綠地,剪出紅色的紙條作為太陽光芒,印章印出樹葉等,使活動室里一片盎然春意。到中大班則加大參與程度,讓幼兒與教師一起設計墻飾的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及布局。在“我所知道的交通工具”主題活動中,我首先征求幼兒的意見:你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通過什么形式來表現(xiàn)。經過討論,他們最后把海、陸、空三種形式都表現(xiàn)了出來。他們用大幅畫面,先畫了一座橋,橋下是船,橋上有各種車輛,空中飛機在飛行。在制作過程中,幼兒們積極性很高,而且合作得也很好,表現(xiàn)的手法也豐富多彩,有畫的,有撕紙粘貼的,而且做出了很多新的交通工具,充分表現(xiàn)出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和表現(xiàn)力。
。ㄎ澹┓“時”,讓幼兒自由發(fā)展。
據調查,現(xiàn)在的幼兒在時間上絕大多數(shù)受到嚴格限制。教師管著,家長盯著。這樣,幼兒不但不是時間的主人,而是時間的奴隸。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要有充分的時間作保證,要給他們時間想,給他們時間做。所以,應把時間還給幼兒,讓他們在屬于自己的時間里盡情地干一些自己喜歡地事情,有足夠的時間去實踐,充分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