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21 15:34:20
利用反思性教學提高有效提問的能力
摘要:幼兒教師的有效提問是開發(fā)幼兒智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心理品質的有效途徑。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缺乏對有效性提問的方法進行反思、探索和研究,偏重于教學提問的形式,幼兒被動地接受提問,很難體現(xiàn)它應有的價值與功能,教師的有效提問能力也得不到應有的鍛煉與提升。利用反思性教學提高教師的有效提問能力,優(yōu)化提問行為,能更好地調動幼兒學習主動性,促進幼兒的主動發(fā)展。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手段,既能啟迪幼兒思維、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又能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利用反思性教學是幼兒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有效提問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有效提問的定義及目的
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設計的目標與內容,在課堂活動中創(chuàng)設相關的活動情景,提出有計劃性的、針對性的、啟發(fā)性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啟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提問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激發(fā)幼兒興趣,引出教學內容;二是能夠驅使幼兒積極思考,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幼兒活動的參與性,激發(fā)幼兒興趣和探索的欲望。
二、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離不開教學的反思
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是教學創(chuàng)新與自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運用“教學標準”中的要求不斷地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而這種合理性的涵蓋量就很大,如教學計劃中的目標設定是否合理,教學過程設計是否合理,目標達成是否合理等等。幼兒教師反思性教學就是指幼兒教師通過一定的反思實踐對一定對象進行思考,力求探索教學改進、以實現(xiàn)幼兒和幼兒教師的共同發(fā)展為目的的活動。它研究的不僅僅是讓幼兒如何“學會學習”,即學習方式的改變,更強調教師如何“學會教學”,即教學方式的改變及新課程改革中角色及行為的轉變。可見,反思性教學不僅僅是回憶或者回顧已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行為,而且還要通過教學主體的不斷探究、質疑,找到其中的問題和答案,審慎的考慮教學實踐并不斷矯正不正確的教學行為,合理地進行自我評價,使自身的教學具有發(fā)展的價值、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使自我經(jīng)驗型教師發(fā)展成為學者型教師。
三、利用反思性教學提高教師的有效提問能力
反思性教學旨在幫助教師以審慎的方式教學,在其職權范圍內,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變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創(chuàng)見的行家,為幼兒更好的發(fā)展提供條件。
(一)反思提問問題的設計。一是尊重幼兒,營造氛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師的面部表情、語言語調、舉手投足以及師生間的人際關系,對幼兒思維活動的開展都有一定的影響。老師面帶微笑、用期盼與鼓勵的目光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愿意回答、想要回答問題,從而更加喜愛老師,樂于參與教學活動。營造民主的愉快的活動氛圍,既是對幼兒個性人格的尊重,又是對幼兒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的尊重。作為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個性發(fā)展、學習權利、情智現(xiàn)狀,承認幼兒間存在的差異,相信幼兒的可塑性。尤其要尊重幼兒的不同觀點,切勿草率武斷地否定幼兒的異論。同時,提問要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學習興趣,引起幼兒探究知識本質的愿望,促進幼兒積極思考,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二是要具有雙向性,鼓勵幼兒學會提問。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為了不打破自己已有的思路和教學進程,而敷衍或壓制幼兒的提問與質疑。3~6歲的幼兒是步人問題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期。教師應敏銳地抓住幼兒的反應,及時提問質疑,以激活情感,引發(fā)幼兒思維的不斷深人,促進幼兒學習主動性的發(fā)展。如在學習《聰明的小雞》的過程中,小雞為了引來農夫趕走狐貍,從而和狐貍比賽誰的嗓門高。這時可以問幼兒:“小雞的嗓門真的比狐貍大嗎?小雞是真的想和狐貍比誰的嗓門大嗎?”然后進一步質疑:“為什么狐貍會相信呢?”教師在向幼兒提問的同時,鼓勵他們在閱讀時針對某一畫面,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內容進行提問,或根據(jù)事物的因果關系進行提問。引導幼兒在互問互答中積極參與活動,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三是反思幼兒回答,及時給予有效回應。好的提問不僅僅在于提出了好的問題,更在于在幼兒回答問題后,能否給予幼兒有效的回應,從而吸引、激發(fā)幼兒深人探討、學習的欲望。良好的回應不僅僅是對孩子回答問題的肯定,更是對敢于提出問題的幼兒的支持,對未能正確回答問題的幼兒的鼓勵。有的教師在拋出問題后,雖然能引起了幼兒的思考,激起了幼兒的疑問,但卻不能很好地回應幼兒提出的問題,導致幼兒的疑問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