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9 10:36:27
目標游離評價模式并沒有提出一個詳細的操作程序,也沒有操作規(guī)則。嚴格來說,目標游離評價并非是一個即成的模式,它更多是一種評價的思想和原則。但其著力于打破課程制定者對課程評價的壟斷,為更多的人參與到課程評價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5]目標游離評價模式強調個人的需要,特別是與課程方案有關的人的需要,幼兒作為幼兒園課程的價值主體,與課程方案有緊密的聯系,因此目標游離評價模式注重幼兒的需要,以幼兒需要的滿足為其最終的價值追求。
(三)主體間交往的價值取向:幼兒與其他評價主體共同協商以達成共識
主體問交往的價值取向主要表現在自然主義評價模式中,自然主義的評價模式打破以往的管理主義傾向,使評價成為各有關方面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建構","協商"是形成共同的心理建構的途徑,評價的起點就應該是對有關方面評價要求的"回應"。"回應"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與評價有利害關系的人共有幾類。自然主義評價者將與評價有利害關系的人分為三類,分別是評價活動的"推動者"、評價的受益者、評價的受害者。二是要回應與評價有利害關系的人的哪些要求。自然主義者將這些要求大致分為三類,并將這三類要求或者說"焦點",分別稱為"宣稱""擔心"和"問題",所謂"宣稱"就是某一利益相關方面提出的、被認為是有利于被評價者的方案、方法、目標、材料等等。[6]所謂"擔心"就是指某一利益相關者認為實施某一方案、采用某些方法會不利于被評價者的意見和想法。所謂"問題"是指人們不一定都贊同的事。協商是形成共同心理建構的途徑。自然主義評價者首先強調,心理建構總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形成,不同的時空、條件會形成不同的心理建構。另外,由于探究在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這就決定了探究必須采用"質的研究方法"。他們將建構性的探究過程看作是"詮釋辯證的循環(huán)圈",這個循環(huán)圈中,首先要盡可能地吸收各方見解,并努力使資料收集工作具有相互影響性,在各方面充分闡述、解釋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和分析,逐漸形成共識,即共同建構。研究者和評價者必須注意的是,"詮釋辯證的過程"是為了在不同的建構間建立起聯系,是為了形成共識,從而在評價方法上形成了"回應一協商一共識"的線索。
自然主義的評價模式的特點是"共同建構",即評價中各有利害關系的人都作為評價主體,不僅強調要對與評價有利害關系的人作出回應,而且更強調各評價主體的地位平等地共同協商。幼兒作為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受益者,評價活動要對幼兒的要求作出回應,同時,評價中也應與幼兒協商,增進對幼兒需要的了解、促進溝通從而形成共識,協調評價工作。突出幼兒作為評價主體與其他評價主體間的平等交流,真正參與幼兒園課程評價活動。
四、作為共同的研究者:幼兒參與課程評價的視角與范疇
(一)基于價值多元化的視角:幼兒參與幼兒園課程評價標準的制定
幼兒園課程評價是對幼兒園課程的價值進行判斷的過程,是判斷幼兒園課程作為評價的客體滿足各評價主體需要的程度。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價值主體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國家、社會、幼兒。幼兒園課程是否滿足評價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如何,主要是依據各評價主體的價值評價標準而言的。
幼兒作為幼兒園課程重要的價值主體,理應參與幼兒園課程評價標準的制定,以往幼兒園課程評價大多是以教育管理部門和專家的評價為標準,主要是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幼兒作為幼兒園課程重要的價值主體,他們的需要滿足與否無從判斷。幼兒參與幼兒園課程評價標準的制定,雖然不能像教育管理部門和課程評價專家一樣制定出系統(tǒng)的評價標準,但是可以通過圖表、圖畫、口頭語言等多樣化的方式制定出他們自己的評價標準,展現出幼兒的需要、興趣,與教育管理部門和課程評價專家共同制定出更適合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標準。
(二)基于平等對話的視角:幼兒參與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實施
幼兒作為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主體,參與幼兒園課程評價不僅可以使幼兒園課程更能滿足幼兒的需要,而且同時改變了幼兒被評價的地位,變成了主動的評價者,使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傳統(tǒng)的幼兒園課程評價大多只是對幼兒園課程實施后的結果即幼兒的發(fā)展情況來評價課程,評價內容狹窄,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以及課程實施的評價很少,幼兒變成了被評價的對象,幼兒參與幼兒園課程評價改變了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關系,使被評價者更理解評價者,積極地配合其他評價主體的工作,發(fā)表自己對幼兒園課程的意見,使評價收集到的資料更真實全面。同時也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積極參與自身相關的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行使幼兒的參與權。
參考文獻:
[1]張民選.回應、協商與共同建構--"第四代評價理論"評述[J].全球教育展望,1995(3):53-59.
[2]朱家雄.一個讓人有點無可奈何的問題--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反思之十[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07(11):4-6.
[3]尹弘飚,李子建.論學生參與課程實施及其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5(1):12-18.
[4]黃靜宜.CIPP課程評價模式簡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10):38-39.
[5][6]唐青才,朱德全.試論課程評價模式的價值取向[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z1):45-49.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