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8-31 11:31:23
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會達到50%,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而我國,也早已經不再是需要“早出人才”的大學生嚴重匱乏的時代,F(xiàn)在社會更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更重視學生的成長過程。家長盲目地讓孩子早上學、催趕進度學習,追求成才速度,是拔苗助長,最終會影響孩子成為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
而家長功利與焦慮的教育心態(tài),源于多方面原因:其一,單一的分數(shù)評價體系,令很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為讓孩子更有競爭優(yōu)勢,家長都愿讓孩子早學一點、多學一點;其二,目前社會上還存在“神童情結”,有些家長拿孩子考上大學的年齡作為炫耀資本;其三,過去20多年來,一個毫無教育理論支撐的商業(yè)性教育口號“不輸在起跑線上”,被家長廣泛接受。
諸多因素影響下的家長甚至是準家長,難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晚幾天出生就晚一年入學的實施,認為9月份出生的孩子,打一開始就“輸”了。于是,他們選擇提前剖腹產、違法修改孩子的出生日期……
現(xiàn)在最需要做的,不是修改小學入學時間,而是家長必須轉變育兒理念,把關注孩子成長的速度,轉為關注孩子成長的過程與質量。而要讓家長轉變觀念,我國必須推進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和人才評價體系改革。教育評價的“唯分數(shù)論”與人才評價的“唯學歷論”,制造了家長的教育焦慮,打破它們,建立關注學生個性、興趣、綜合素養(yǎng)的多元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總之,要引導家長關注孩子作為“人”的成長,根據孩子的心理發(fā)育在最適合的年紀接受學校教育,不能只育分數(shù)不育人。只有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實行彈性入學才會成為可能,才不會被功利對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