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8-08 13:38:28
幼兒交往
案例描述
1、晨間,老師發(fā)畫冊給幼兒講故事,朋朋根本沒有翻書,把書卷起來當話筒玩,惹得旁邊幾個孩子也跟他模仿,偶爾翻到走迷宮的那一頁,指指畫畫。該收書了,他把書交給小桌長陽陽,突然抬腳踢了陽陽的胳膊。陽陽疼得哭起來,我責問他“為什么踢陽陽”他卻回答說:“我踢老虎的!”書上走迷宮那一頁的確有老虎,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2、一天早上,朋朋看到王浩搭出一列新火車,他想要,上去就搶,王浩生氣地叫喊、哭起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趕緊說“對不起”;疖嚹迷谑稚喜耪髑笕思业囊庖姡“借給我,好不好”在他搭積木時,連續(xù)三、四次出現這樣的行為。
3、班上找好朋友玩袋鼠媽媽的游戲,沒有一個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平時有玩具也不愿意和他一齊玩。
分析診斷
朋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懂交往規(guī)則,有打人、搶東西之類的攻擊性行為,不被同伴接納。我們透過家訪、對孩子的觀察分析,了解到孩子存在交往問題的原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朋朋爸爸在外打工,他跟奶奶和媽媽在家生活。爸爸偶爾回家后教育孩子時,也是非打即罵,朋朋十分怕爸爸。奶奶很重視對他的教育,教這教那,但管不住,有時急了也動手打他。這樣,到幼兒園后,老師給他講道理、說服教育,很難發(fā)揮作用。不少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兒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為,幾乎都是來自于更早些時候與父母的交往。
2不懂交往的規(guī)則
向別人借東西要主動協商請求,征得別人同意后方可借用。朋朋不懂這樣的交往規(guī)則,不懂協商也不會協商。
3自制力差,認知與行為脫節(jié)
朋朋情緒沖動,調皮好動,容易產生一些破壞性、攻擊性的行為,自制力差。當同伴生氣、憤怒時,他才意識到行為的不對,連聲說對不起,卻不把東西還給人家以改正自己的行為,發(fā)生認知和行為脫節(jié)的現象。
4缺少交往的機會
此刻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缺少玩伴,加之朋朋的一些負面行為,不被同伴接納,缺少互動的機會,更加不能獲得交往的經驗,增強這方面的潛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