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6-02 12:29:27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能從紙屏上小球跳動的實驗推測人是怎樣感覺到聲音的。
2、了解人耳的構(gòu)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什么叫噪聲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護耳朵。
4、有保護聽力的意識和措施。
5、樂意幫助聽力有障礙的人。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耳的構(gòu)造和工作原理。
2.教學難點是:正確區(qū)分噪聲和非噪聲。
【教學準備】
實驗演示:塑料泡沫小球、紙屏、小鼓、鼓槌;耳朵的模型。
【學案】
《3、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學案
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了解人耳的構(gòu)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么叫噪聲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護耳朵。
3.樂意幫助聽力有障礙的人。
自主探究過程:自主探究過程:
一.我看書:我認真閱讀了電子書,熟悉了課的內(nèi)容。
二.我思考:我與父母探討了、思考了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看電子書,了解人耳的構(gòu)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上網(wǎng)查找資料:了解有關噪聲和非噪聲的知識:
3.學會保護聽力。
四.我總結(jié):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jīng)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通過學習探究,我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聲音又是怎樣傳播的?
2.聲音傳播過來,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今天就來研究。
二、認識人耳的構(gòu)造和聽覺產(chǎn)生的過程
1.演示實驗:敲小鼓,看吊在紙屏上小球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1)教師演示實驗
。2)學生觀察:紙屏上的小球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你能說明其中的道理嗎?
(3)匯報觀察結(jié)果。
。4)小結(jié):通過敲鼓,讓鼓聲沖撞紙屏,使紙屏振動。
2.認識人耳的構(gòu)造和聽覺產(chǎn)生的過程
。1)看圖和耳朵模型,說說耳朵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耳廊、聽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jīng))
(2)我們的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聲音傳遞的路徑是:聲源→耳廊→外耳道→鼓膜→聽小骨→
耳蝸→聽神經(jīng)
3.小結(jié):聲波通過空氣振動傳過來,引起耳鼓膜振動。耳朵里鼓膜振動的原理和紙屏振動的原理是一樣的。
4.要注意保護我們的耳朵。
三、認識耳廊的作用
1、實驗:制作一個喇叭狀的“助聽器”。
(1)把科學書卷成圓錐狀,將小的一段靠近耳朵,聽一聽,有什么感覺?
。2)如果把“助聽器”朝著一個細微的聲音,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3)用一定的音量對著“助聽器”小的一端講話,音量會不會發(fā)上變化?
。4)耳廊具有什么作用?
(5)小結(jié):耳廊具有收集聲波的作用。
四、認識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1、看圖,想一想:你聽過這樣的聲音嗎?
2、什么是噪聲?噪聲有什么危害?
五、總結(jié)
。1)身處嘈雜的環(huán)境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
。2)我們能為減少噪聲做些什么?政府和社會該做些什么?
(3)我們應當怎樣對待聽力有障礙的人?
六、作業(yè):
板書設計
3、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聲源——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jīng)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