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5-29 11:03:32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上冊《抵抗彎曲》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房屋、橋梁結構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彎曲。
2.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
3.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并得出結論。
4.用簡單實驗說明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橫梁為什么都是立著安放。
5.能夠大膽假設又能在實驗中小心驗證。
教學重點:
紙的寬度、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的研究;
教學難點:
對科學實驗的變量識別與控制
教學準備:
一號材料:墊圈一盒,長度、厚度相同、寬度不同的紙條(2、4、8厘米寬)
二號材料:長度、寬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紙條(1、2、4張)
實驗記錄表,直尺。
教學過程:
一、認識柱子和橫梁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房子和橋梁的圖片?纯矗切┩瑢W觀察的最仔細,能發(fā)現(xiàn)它們在結構上的共同之處。
生:觀察后作答。
師:是的。直立的材料稱為柱子,橫放的材料稱為橫梁。它們共同支撐起整個房子和橋梁。如果在相同的壓力下,橫梁和柱子比誰最容易彎曲?
生:橫梁
師:看來,橫梁的承受能力對房子和橋梁來說就很重要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橫梁抵抗彎曲的能力。(板書:抵抗彎曲)
二、橫梁抵抗彎曲能力的研究
。ㄒ唬┎聹y。
橫梁的抗彎曲能力的強弱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你認為有什么關系?
。ǘ⿲嶒炘O計
1、設計實驗的第一步要先選擇好研究的問題,F(xiàn)在有兩個問題需要研究,小組同學商量一下,我們小組準備研究什么呢?
2、學生分組設計。
3、交流匯報實驗設計。
。ㄐ枰鉀Q的問題)
1、這個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寬度
2、為了讓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我們應如何改變這個條件呢?
3、不變的條件是什么?我們如何控制這些條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