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庭教育 2018-05-10 14:59:52
您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一些行為呢:
1.怕困難而把艱巨任務拖到最后辦理;
2.臥室、桌子總是亂七八糟,經(jīng)常不清理臥室、寫字臺;
3.缺乏冒險精神,不愿改變環(huán)境;
4.遲遲不能完成作業(yè),或拖泥帶水,點燈熬油開夜車;
5.遇到棘手問題或吃力不討好上的事情便頻頻生病,或遭遇輕微外傷;
6.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即使自己有道理或有權(quán)利申辯,仍忍氣吞聲,避免與人沖突;
7.怨天尤人;
8.以潑冷水或者挑刺的手法來拒絕接受某項任務;
9.懷疑健康有問題,卻不肯去檢查身體;
10.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而以學習乏味掩飾;
11.新想法很多,卻從不付諸實施。
假如您的孩子犯有以上二至三項毛病,可以斷定,他是個有辦事拖延傾向的人。
有些孩子一旦面臨困難時,就以身體感到疲乏或要休息為借口來拖延,兒童的拖延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就會一味逃避現(xiàn)實,在現(xiàn)實中變得更加懦弱,總是把希望寄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
1、拖延習慣形成的原因:
拖延習慣的成因是很復雜的,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如果孩子做作業(yè)很拖拉,可能是因為有的父母錯誤地認為題海戰(zhàn)術(shù)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法寶;認為熟能生巧是千古的金玉良言。所以,他們一味地給孩子增加很多額外作業(yè)。孩子為了躲避父母的額外作業(yè)就會下意識地拖延完成作業(yè)的時間。當父母意識到這樣做的危害性的時候,孩子拖延的習慣可能已經(jīng)形成。所以,很多孩子無論作業(yè)多還是少,都會熬到很晚才能做完。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拖延的模式。
二、家長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呢?
1、首先,家長要讓孩子正視現(xiàn)實。
要勇于承認自己存在的拖延毛病,不要為自己找任何借口,同時要讓孩子懂得拖延行為的危害性。
2、其次,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拖延行為產(chǎn)生的內(nèi)在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
當孩子做事不成功,有畏難心理時,家長應當鼓勵他、指導他,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他。
3、再次,要培養(yǎng)孩子克服挫折心理。
要讓孩子懂得成才絕非一日之功,前進的道路并不總是鋪滿鮮花,而是荊棘遍地。遇到困難就退縮和拖延只能是暫時解脫,而非長久之計,最終會害了自己。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