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春河邊巢 2018-04-30 19:29:45
你知道嗎,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寶寶就有了記憶。當媽媽輕輕哼唱搖籃曲時,寶寶突然不哭了,靜靜地睜大眼睛望著你……這一幕往往會被我們忽視,其實,它恰恰證實了寶寶的最初記憶。
孩子的記憶力,是通過愛撫、親吻、手牽手這樣的親密接觸而喚醒的。長大后,他能夠記得祖母的樣子和說話的表情、幼兒園里小伙伴的名字、讀起來很押韻的詩歌,所有這些都是通過他的日常經(jīng)驗和反復記憶而形成的。也就是說,孩子記憶力的增強過程,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然而,如果我們了解了記憶的過程,就可以為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從而促進記憶力的良性發(fā)展。
0-2歲的孩子: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孩子的記憶能力在很早就顯現(xiàn)了,6個月的嬰兒能夠用手去撥動掛在床上的各種玩具,幾天后,當媽媽再把這些玩具掛上的時候,他又會重復同樣的動作。這個階段的孩子總能記住那些讓他們興奮、激動或者恐懼的事。一個媽媽說,她帶著1歲的孩子去體檢,孩子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女醫(yī)生就嚎啕大哭,這是為什么呢?原來3個月前,他打過一次針,他也許忘了那個醫(yī)生的樣子,卻不會忘記那件白大褂。
他們還能對記憶做出歸納和總結,如果這件事發(fā)生了一次,他們就認為這件事還會再發(fā)生。比如說,孩子在祖母家吃了喜歡的食物,那么下次去的時候,他還會去同樣的地方尋找食物;還有每次去幼兒園,見到老師就意味著媽媽要離開等等,這些記憶都是重復出現(xiàn)的。
2-5歲的孩子:
這一階段的孩子還沒有推動記憶的能力,但是他有能力去講一個故事,而這種簡單敘述也許就是開啟孩子記憶的一把鑰匙。
他經(jīng)常會想起一些很具體、很細節(jié)的事情,比如,想起自己穿著紅色的泳衣去海邊,還在那里看到了貝殼,而不是說“我想起了大海”,他們通常會用敘述的方式來表達經(jīng)歷。2~5歲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記住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顏色、數(shù)字、字母等。他們在短時間里存儲了很多信息,并且在需要的時候努力回憶。當然,這僅僅是機械記憶,而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經(jīng);貞浀倪^程,使這些抽象的記憶轉變?yōu)槟芰,正如剛學會開車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應該如何去開,而一段時間之后,你就能瀟灑自如地兜風了,這種能力是自然而然發(fā)展起來的。運用“重復”的記憶手段,是這一時期孩子增強記憶的關鍵。
5歲以上:
5歲以上的孩子通常能夠讀些簡單的兒童讀物,做基礎的加減法,這時的記憶力會承載更多的任務,孩子也有能力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那么,媽媽可以用這樣的語句和孩子交流,“寶貝,你自己上樓去睡房的衣柜里拿雙干凈襪子,再準備好換洗的衣服,然后去衛(wèi)生間洗澡,千萬別忘了把發(fā)卡摘下來。洗完澡,到廚房找我,好嗎?”這樣一系列的囑托正是在潛移默化地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當然,孩子不一定能同時記住所有的事情,但這種鍛煉是有益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會在某個領域有驚人的記憶力,比如一個酷愛球類運動的小男孩,能夠記得自己喜愛的球員的身高、體重、血型、愛好,他有自己的一套記憶方法。我們可以觀察他的記憶過程,并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方法運用到對其他知識的記憶中去。
鍛煉記憶力,所需要注意的提問方式:
1、向孩子提問的時候,不要帶有傾向性的建議。
帶孩子去動物園玩兒,媽媽總喜歡這樣提問:“你看,動物園里最大的動物是不是大象?”這樣的問題顯然已經(jīng)有了一個肯定的結論,孩子就不能通過自己的記憶來回答問題了。應該這樣問:“你見到的最大的動物是什么?”
2、不要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反復問孩子同一個問題。
有時候,你向孩子提問,答案和你想得到的不一致,你會在不斷地啟發(fā)和引導后,再次向他提問,孩子通常也會照家長的思路說出答案。細細想來,孩子的世界里,答案無所謂對錯,這可能就是常說的“童言無忌”。孩子不可能對自己不理解的東西給出完美答案,這是正常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