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吳洪華教學碎語 2018-04-24 11:54:54
親 子 之 間
親子之間,有句人人皆知的俗語:“孩子都是自家的好”,不過是緣于一個事實:父母總有“護犢”之情。
因為如此,所以對自己的孩子可給予“最大的寬容”,不要說是孩子犯下的小小錯誤或者是偶爾的失誤。如果聽到認得的、認不得的人夸獎自己的孩子一兩句,便像是得到“圣旨”一樣的歡喜也不足為怪。
面對孩子犯下的過錯,我們可以無限地給予孩子“下一次”;面對孩子的要求,合理的,慨然允之,不合理的,找個理由也要滿足他們;面對孩子的保證,我們是心疼有加,信任有余;甚至面對孩子的謊言,我們也可能會自作聰明地幫孩子圓起來……
孩子跌個跟頭,我們會立即湊上前去,揉啊呵呀,問啊噓呀,無有旁顧地關注他的傷情和疼痛,而不知道也應該和孩子一起去分析為什么跌了跟頭,怎樣可以避免再發(fā)生同樣的悲劇。
孩子在外與人爭執(zhí),我們愿意傾聽孩子的一面之辭,然后順著孩子的情緒開始尋找對方的不是,至于當事另一方的辯解,我們都習慣地斥之為狡辯、蠻橫。不知道要在情緒平靜的時候與孩子一起剖析爭執(zhí)發(fā)生的起因,尋找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也要盡力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分析當時的心態(tài),為今后避免發(fā)生類似的爭執(zhí)而積累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要在這樣共同分析的過程中,教給孩子寬容的思想與方法。
孩子在學;蚶蠋煹陌才畔聟⒓有M饣顒樱覀兛倱暮⒆釉诨顒又械陌踩,擔心會要孩子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擔心孩子在與別人的交往和接觸中吃虧。有防范之心不是錯誤,錯誤的是甚至因此而用反面的思想去教唆孩子如何耍小聰明,占小便宜。
對于身邊的人或事,我們會有自己的判斷與認識,我們也急于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不管孩子在不在場。其實,我們的一言一行會在你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潛移默化地傳承給了孩子。你貪玩,他就鉆你貪玩的空子;你懶惰,你懶惰的種子,會繼續(xù)在他的心底生根發(fā)芽然后茁壯成長;你世故,他會跟著你圓滑;你勢利,他會比你更會鉆錢眼兒;你阿諛,他會從你開始拍起來……
我們當然要關心、呵護、疼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是孩子的第一監(jiān)護人。我們應該在任何時候為孩子的成長盡自己的力量,應該心可能地讓孩子的成長之路走得平順一些。但是,我們所有為孩子的考慮是不是應該立足于“為之計久遠”些?
再高大的身材,再美麗的外表,都是當不得飯的,要吃、要穿、要過得好,必須要有立足于社會的根本——真正的本領和良好的品行。真正的本領,我們要積極地引導、幫助他們認真地、一步一個臺階甚至一步半個臺階地去學;良好的品行,也要我們做家長的持一顆“公”心、一顆“素”心,伴一身正氣去影響和熏陶他們。
你愛讀書,孩子才會感受到書的魅力;你有愛心,孩子才有愛心,他才會被人喜愛;你尊重他人,孩子才懂尊重他人,他也才會努力贏得別人的尊重;你活得有尊嚴,他才會知道怎樣獲得有尊嚴的生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