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8 18:43:25
5.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的孩子學會內疚,家庭中不良的環(huán)境和父母的不良行為會使孩子滋生缺點。
6.沒有理想與目標(沒動力)。沒理想與目標,孩子就沒有改變缺點的能力。許多時候,目標與現實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必須學會隨時調整。
7.自尊心與自信心遭到破壞。如果孩子精神上的人被打倒了,改變就沒有可能。
8.對抗情緒。孩子形成了穩(wěn)定的消極態(tài)度。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長的協助、引導和監(jiān)督之下,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一旦孩子養(yǎng)成習慣,就將決定孩子的性格,進而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要義這個問題的前提是:習慣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希望大家能記住:無論你的情感生活,你的事業(yè),你對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形成的。
1.好壞習慣對人生的差別影響是決定性的。成功者每到關鍵時刻,遇到挑戰(zhàn),就想沖上去,想把事情做到底;失敗者每到關鍵時刻就撤下來。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在生活、學習上有良性的習慣,那么一生的成功都有保障。
2.確立好習慣的標準。作為家長,你一定知道你要給孩子養(yǎng)成什么好習慣。這需要思考來確定標準。
3.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成功者的習慣。自信、勇敢、堅持到底、做事認真、積極思考,這些都是成功者的優(yōu)良品質。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去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特質。
4.為孩子確立生活原則。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確立好原則:“這件事由你來負責,我監(jiān)督你來完成。我們多長時間內把好習慣養(yǎng)成。”
5.鼓勵孩子反復行為形成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是經過不斷反復的,這里需要家長有絕對的信心、耐心,允許孩子失敗,允許重犯錯誤。孩子需要經過反復的行為、反復的鼓勵,最后形成好習慣。
6.鞏固和強化已經形成的好習慣。一個好習慣形成,家長必須馬上跟進確認,把好習慣鞏固。強化、強化再強化,直到他鞏固住。
7.家長的榜樣作用。如果孩子發(fā)現家長有壞習慣沒有改掉,他的壞習慣就不會改掉。孩子發(fā)現你有壞習慣和行為,你卻不允許他這樣做,你的話在他的心中就大打折扣了。
孩子無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原因1.沒有榜樣。孩子沒有帶著不良習慣來到這個世界,他的所有習慣都是后天養(yǎng)成的。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就必須在孩子的生活里,為他找到可以模仿的榜樣。
2.認為好習慣等于痛苦。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習慣能給他帶來快樂,什么習慣能給他帶來痛苦,他經歷的感性經驗太少,所以他無法根據自己的感受對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時,如果成年人向他傳達了錯誤的信息,會貽害他終生。
3.壞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又不知道改變。作為家長必須明白,我們只有做對了動作,孩子才能改掉身上的缺點和毛病。
4.不良習慣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受到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他會自動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慣。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童年生活里有反面的榜樣,那他學壞就幾乎是不可避免了。
5.不正確的思考方法。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好習慣是自然而然養(yǎng)成的。其實人的好習慣都是精心培養(yǎng)出來的。而壞習慣,由于沒有標準,不需要努力練習就會做,所以我們家長必須有絕對的耐心,反復指導孩子,才能使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
6.家長的行為沒有一貫性。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家長就必須反復沿著相同的方向做相同的動作才可以。
7.沒有改變習慣的動力。家長要想讓孩子改掉不良習慣,就必須先強化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讓他覺得自己很好,自己可以變得更好,這樣他才能產生自我完善的欲望,由此產生改掉舊習慣的動力。
8.家長的反強化作用。當孩子身上有了不良習慣的時候,很多家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馬上就反應在嘴上。先是不厭其煩地批評。發(fā)現批評不管用,就開始升級為打罵。這恰恰起到了反強化的作用。家長越是批評,孩子就越是改不掉舊習慣,等于在強化孩子的舊習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