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18 13:44:54
親子問題常見的是”不聽話“。歸納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常是因為沒有提前和孩子達成共識。到底什么才是聽話,父母有時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再則是”學業(yè)問題“,除了要完成學校作業(yè),還要在父母的要求下被動參加各種輔導。壓力是可想而知。
這些問題往往會導致我們親子關系問題的出現(xiàn)。當問題出現(xiàn)時,孩子往往會忽略父母的本意是出于愛。所以父母如何表達這份愛是關鍵問題。許多時候用口表達更能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真心愛他們的。父母清楚表達自己的愛,使孩子和自己有共識。
愛必須用心來經(jīng)營,親子之間的愛不是天生的,必須由真心的相處得來的。
親子情感的培養(yǎng)必須建立在尊重、接納和溝通上。例如。小孩子很喜歡和爸爸玩,有一天爸爸工作很累,孩子卻不知道這些,老黏著爸爸,不肯走開。這時爸爸會對孩子吼:”別煩我,走開!“這樣一吼,讓孩子以為是:”是我不好、我不乖,所以爸爸討厭我。“但其實爸爸的本意是:”我很累,想休息一下。“所以爸爸不防換個表達方式:”我只是很累了,讓我休息下,再陪你玩。“這種表達,親子間達到了溝通的效果,同時也沒有破壞親子關系。
此外我們還可以采用”你“的信息。例如,媽媽規(guī)定孩子9點回家,但是有一天孩子晚回來了,也沒有事先跟媽媽說。這時媽媽一定是很著急,坐立不安,胡思亂想。當孩子回來時心安了,但忍不住會說出指責的話語。這時,孩子是無法感受到母愛,還可能認為是媽媽管得太多了。如果這時媽媽換一個表達方式:”你的晚歸讓我很著急,你在外面是不是遇到麻煩?以后能不能在有事不能按規(guī)定時間回來的情況下提前電話告訴我,好讓我安心。“這樣孩子就能清楚收到你關愛的心情了。
除此之外,聽也是情感培養(yǎng)的一項重要工作,多花些時間聽孩子心里的話,讓他們表達他們的想法、觀念。肯聽孩子說話的父母,便是以平等的態(tài)度來關懷孩子,如此親子之間的障礙會減少許多。
家是社會的基礎,親子關系是家庭生活的關鍵,希望我們作父母除了本能的愛以外,表達愛的技巧也有必要了,多用點心,多花時間,是值得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