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17 18:57:26
怎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我以前講過很多,這一次,我想借用人本主義的三個原則來講一講。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本主義關(guān)注人性善的一面,好的一面,這是它的先進性 (人本主義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學術(shù)上的爭論這里就不講了)。
我有一年在講課的時候,跟學生介紹學術(shù)流派,在介紹人本主義的時候,突然想到,在為人父母這個方面,我們可以借鑒人本主義的三大原則。
人本主義關(guān)注人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關(guān)注人的主觀感受和自由意志,自由選擇。他們認為,人有天生的趨勢,或者說需要,想要更好地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當他周圍的環(huán)境支持他發(fā)展的需要,他就能thrive,蓬勃發(fā)展。
如果他周圍的環(huán)境不支持他發(fā)展的需要,那就容易出問題了。
就好比,一個孩子特別喜歡畫畫,父母覺得這又不能當飯吃,逼著孩子去學醫(yī),孩子可能上著上著,要退學了。我這是簡單地舉個例子。這些事情不少見。
所以,父母要創(chuàng)建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環(huán)境。
在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怎么和孩子相處,可以借鑒三個原則:
1、真誠;
2、同理心;
3、無條件積極關(guān)注。
第一、真誠: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你的情緒,你的想法,是誠懇的,開放的。
去年大熱的電影,叫奇跡男孩。原著的題目更好,就叫奇跡,wonder。這里面有一句臺詞,在對和善良之間,選擇做善良的事情。我套用一下這句臺詞,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在對和真誠之間,選擇做真誠的事情。
真誠很簡單的一點,父母自己做錯了,一定要麻溜地給孩子道歉,沒有什么面子不面子。很多父母覺得一句對不起,怎么都說不出口。沒什么說不出口的。我在孩子們4,5歲的時候,就一直跟他們說,媽媽是普通人,不是超人。是普通人就會犯錯,是普通人就會累,是普通人,耐心就有限。有時候我錯怪了孩子,弄清楚了,馬上跟他們道歉。有時候我說話太急躁,冷靜下來,馬上跟他們道歉。生活里有很多小事,父母有時候真的說話口氣什么的挺影響孩子心情的。
最近一次,孩子們要參加鋼琴考試。眼見著就要考試了,兩個孩子4手連彈的項目有時候還會出錯。兩個孩子練琴的時候,我嫌你彈錯了,你嫌我節(jié)拍不對,因為彈不對,又得重來一遍嘛,所以兩個孩子有時候互相要吵起來。
有一天,他們個人的曲目練習完了。我不做監(jiān)工的,我在廚房收拾。我就說,好,現(xiàn)在把四手聯(lián)彈的練習兩三遍,今天就結(jié)束了。大寶就嘟嘟囔囔了,他嫌小寶有時候彈錯,拖累他,浪費他時間。
我當時一下子就煩躁了,我也有好多事兒要做嘛。我就說,哎呀,你就去嘛,不要讓我整天催,讓我日子好過一點兒嘛 (Make my life easier! )其實話一出口我就知道壞了。果然大寶不高興了,跑自己房間去了。這回徹底歇菜了。
我就跟去他房間,我說,哎呀,對不起啊,其實媽媽沒必要那樣說話。不就是彈個琴么?你配合一下。你不是總讓媽媽爸爸給你積極的反饋嗎?那你能不能學著,給你弟弟積極的反饋呢?人都是需要積極反饋的呀。我這么說,他想想也是,其實這也是在培養(yǎng)他的同理心。他態(tài)度一下子好了,下去跟他弟弟練習了。
所以,有時候真的很微妙,做個誠懇的父母,生活會比較容易。
做父母,一定要真誠,錯了就錯了。錯了不是問題,關(guān)鍵是怎么和孩子溝通,怎么善后。
第二、同理心。同理心,簡單地說,就是從別人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經(jīng)歷或者是從別人的角度去感受別人的感受這么一種能力。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