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28 20:54:25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長春版六年級語文下冊《七律·到韶山》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下來。
2、理解詩意,體會詩人高遠的思想境界。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高遠的思想境界。
教學難點:
感受詩人豪邁的詩風、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手段:
硬件媒體:計算機 軟件媒體:文字 畫面 聲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唱歌引入毛澤東,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毛澤東,投影出示標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自由朗讀(讓學生自由地讀3分鐘)思考:七律是一種怎樣的文學體裁?
2、齊讀課文。
3、提問201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日子,算算毛澤東的出生時間?1893年12月26日。寫本詩是多大年紀,主席多少年沒有回家鄉(xiāng)了?32年
三、文本賞析。
1、首聯(lián):表明詩人對故鄉(xiāng)懷有一片深情,也交代自己離別故鄉(xiāng)已經(jīng)很久了。“逝川”運用典故,指三十二年前的歲月,時間跨度大。“咒”字是對時間流逝之快的感嘆,這個動詞煉得極好,十分新警。
、僭谑茁(lián)中,回到闊別32年的家鄉(xiāng)能表現(xiàn)詩人情感的字眼是哪個?
、谶@份近似痛嘆、哀傷的情感來源于什么?
、壅归_想象的翅膀,在闊別家鄉(xiāng)的這段光陰中或許發(fā)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讓詩人發(fā)出了無限感嘆呢?如:(親人逝去、時間一去不復返、哀傷32年前犧牲的那些人們……)
2、配樂出示1927年人們貧苦的生活狀況以及大革命造成的血腥歷史情景的圖片,感受三十二年前的韶山,營造一個悲壯的氛圍。 (學生齊讀、指名讀“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3、尾聯(lián):故鄉(xiāng)舊貌換新顏的景象,生動感人。作者從歷史的萬千追憶中轉回到現(xiàn)實,空間跨度大。
、僭诖嗽娭,與“咒”相對應,最能表現(xiàn)詩人情緒的字眼是哪個?(喜:歡喜)
、谒矎暮蝸?[詩人看到的景象,具體描繪了以稻菽(為代表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豐收景象,傍晚收工時,他們迎著黃昏繚繞的煙霧,高高興興地從田野上歸來了。┱媸窃娭杏挟。這是一幅當代農(nóng)村新生活的風俗畫。] ③這“千重浪”的“稻菽”;這“下夕煙”的“英雄”,是眼前景,不出一望之遙;但它僅僅是屬于韶山一地所有嗎? (齊讀、指名讀“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4、詩的首聯(lián)中“咒”字所表達的是作者對時間飛快流逝的悵恨之情,在這里已完全被“喜”字的歡快情緒所代替了。這里的一個“喜”字與開頭的一個“咒”字相比照,真是天壤之別!是因為詩人聯(lián)想到了什么才有如此之大的轉變?
、僭娙肆艘环趺礃拥漠嬅?場面如何?
、谀阌质菑哪切┳衷~里品味出來的呢? 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有力突出當時“紅旗”與“黑手”的斗爭、“紅”與“黑”的搏斗的尖銳激烈。 (小組讀、學生齊讀“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5、賞析頸聯(lián)
、贌o數(shù)的犧牲,最終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換新天,人們終于建立了新中國,當家做主人。)
、谛轮袊慕ⅲ菬o數(shù)的先烈和革命者用鮮血換來的。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有何感觸呢?(它來之不易,應當倍加珍惜。)
6、齊讀,思考:通過本詩的學習,你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詩風?
三、拓展延伸 全班試背全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