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7-11-15 15:08:27
幼教網(wǎng)整理了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這五點,希望對父母了解孩子智力開發(fā)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爸爸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講故事能夠幫助他學習掌握語言的技巧,讓孩子認識更多的詞匯,增加自己的見識。故事都是蘊含道理的,所以孩子聽多了好故事,對他以后是很有幫助的。
1.選擇適合的故事
孩子會有自己的喜好,所以,爸爸媽媽在給孩子選擇書籍的時候要根據(jù)寶寶的年齡來進行選擇。
建議給2-3歲的寶寶講一些動植物的故事,內(nèi)容簡單又生動;4-5歲的時候,寶寶的想象力發(fā)展地非?,所以可以給寶寶講一些童話、民間故事,故事內(nèi)容也要豐富一些,故事也可以長一些。
孩子再大些就可以給他講一些有歷史人物的故事或者是寓言故事了。注意故事要有正能量、富有哲理,要對孩子的發(fā)展有幫助。
2.臨睡前是好時間
爸爸媽媽可以在晚上睡覺之前給寶寶講故事。睡前的這段時間里,寶寶的大腦神經(jīng)和小腦神經(jīng)處于交替工作的狀態(tài),整個人會比較穩(wěn)定。如果給寶寶講一些美麗的、快樂的、可以培養(yǎng)情感的故事,寶寶接受起來也會比較快。
在寶寶兩歲的時候,爸爸媽媽講故事的時間最好短一些,讓寶寶能夠及時消化吸收。然后通過觀察寶寶的整個狀態(tài),根據(jù)寶寶聽故事的注意力,適來增減講故事的時間。
如果寶寶真的很喜歡這個故事,充滿著興趣的話,爸爸媽媽可以多講一會兒。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沒心思聽故事的話,最好是及時停止,不要勉強寶寶聽故事,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3.情感豐富的講故事
爸爸媽媽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要讓寶寶學會一些單詞,這樣利于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寶寶在聽故事的時候要學會如何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陳述事件。
講故事時語言要生動一些,多用一些像聲字,像形字,還可以給寶寶做些動作。
爸爸媽媽講的有趣,寶寶才會更感興趣。另外,故事的開頭一定要能吸引寶寶,這樣寶寶才會聽下去,爸爸媽媽在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情緒的變化以及語音語調的變化。
4.鼓勵寶寶復述故事
在講完故事后,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復述一下這整個故事。復述不是說要完全講出來,寶寶只要用自己的話大概說一下就好了。這樣寶寶的語言,記憶,邏輯思維,想象力都能夠得到鍛煉。
想要寶寶復述一個故事,肯定要多聽聽。寶寶在聽故事的時候大多是形象故事。如果爸爸媽媽只是像完成任務一樣給寶寶講故事,就算講再多,寶寶也可能一篇都記不住。
爸媽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學學詩人歌德媽媽用的方法:歌德小的時候,每天都會聽媽媽講故事。不過每次當自己聽的開心的時候,媽媽就不講了,會讓歌德自己想一下下面的事情。等到第二天,媽媽會讓歌德說一下,然后繼續(xù)講。這樣子很能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
因此,爸爸媽媽可以把之前講過的故事再講給孩子聽,然后讓孩子自己復述一下這個故事,或者也可以讓寶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然后進行修改。這樣子寶寶才記得住。
5.反復念一個故事
爸爸媽媽一直重復給寶寶講故事,是可以加深寶寶記憶的。反復地聽同一個故事是孩子成為一位閱讀者的必經(jīng)之路。同時一直復習一個故事也能夠讓孩子對故事中文字與語言的印象更加深刻。
相信通過使用這些方法,加上爸爸媽媽的不懈陪伴,孩子一定能夠盡快愛上聽故事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