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1-09 21:56:08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預防急救《怎樣給寶寶添加輔食?》,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4~6個月】
特點:寶寶將食物自動吐出來的擠壓條件反射消失,開始有意識地張開嘴巴接受食物。此時,他能更好地控制舌頭,使食物在口中移動,還可以通過上下頜的張合進行咀嚼運動,而且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也較成熟,能消化泥糊狀食物。
可吃的食物:米粉、蔬菜糊、水果糊等。
添加原則與方法:此階段的任務是讓孩子逐漸熟悉各種食物味道和感覺,適應從流質向泥糊狀食物的過渡,并不在乎他能吃多少。奶和奶制品仍然是其主食。每日飲奶量約為600~800毫升,不要超過1000毫升。
頭一兩次添加可從少量(約5克)開始,若消化吸收得好,再慢慢增加到10克,每天添加2次。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觀察3~7天,沒有過敏反應再添加第二種。出現過敏反應,或大便中把新添加食物的原物排出來了,則立即停止添加新食物,一周后再試著重新添加。注意,先添加單一的食物,兩種食物都沒有反應,再將兩種混合起來。用小勺喂食,在小勺前面舀上少許食物,放在舌尖部位,不要進入過深或用勺壓舌頭,這樣引起的不適會讓孩子反感,不利于下次喂食。
【7~9個月】
特點:舌體可以上下運動,舌體和上腭可以碾碎碎末狀食物,此時是開始長牙和練習舌碾的時期。
可以吃的食物:米粉、稠粥、爛面條、菜泥、果泥、蛋黃泥、動物血、豆腐、魚或肉末等。
添加原則與方法:此階段的任務仍是熟悉食物的新味道和感覺。逐漸改變食物的質感和顆粒大小,從泥糊狀向半固體食物或固體食物過渡。每日添加3次輔食,每日飲奶量約為600~800毫升。改變食物質感時,要觀察寶寶的大便:腹瀉了,則停止添加新質感的食物;便中有未消化物,則降低攝入量或將食物做得更細小;不要喂得過飽,否則寶寶會自動減少奶量的攝入。
【10~12個月】
特點:寶寶會用牙床咀嚼食物,此時練習咀嚼尤為重要。
可以吃的食物:切得很碎的食物,以及寶寶能用手抓的食物,如軟米飯、餛飩、包子、碎菜、水果、豆腐、魚或肉末等。
添加原則和方法:換奶晚期,飲食規(guī)律向3餐1點2頓奶轉變。此時不僅要滿足他的營養(yǎng)需求,還要鍛煉其咀嚼能力,以促進咀嚼肌的發(fā)育、牙齒的萌出、胃腸道功能等的提高。所以要適當增加食物的硬度,但不能太硬,因為磨牙還沒有長出,食物過硬不易咀嚼爛,易發(fā)生危險。此外,這時期的寶寶還熱衷于把東西往嘴里送,所以家長可提供些能抓著吃的食物(煮熟的胡蘿卜條、香蕉塊),讓他自己練習吃東西。
喂養(yǎng)中常見的誤區(qū)
果汁代替水果:果汁喂起來方便,但不能代替水果。因為新鮮水果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而且孩子在吃時,還能鍛煉咀嚼肌及牙齒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進食欲。4個月起,可每天喂水果泥25-50克。添加果汁時先加葡萄汁、蘋果汁、桃汁、梨汁。因為橘汁、芒果汁、獼猴桃汁易引起過敏,6個月前最好不要加。
葡萄糖代替白糖:葡萄糖屬于單糖,不必經過消化可直接為人體所利用,所以時間長了會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雙糖酶等失去作用,影響日后正常進餐。建議輔食中盡量不加糖,要加就加白糖。
谷類代替奶:谷類的營養(yǎng),尤其是蛋白質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奶類仍然是嬰兒期的主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