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10-19 22:25:20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guān)于幼兒美術(shù)趣聞《徐悲鴻與他的兩位妻子和情人》,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第一位妻子蔣碧薇
徐悲鴻的第一位妻子名叫蔣碧薇,江蘇宜興人,十二歲由父母做主與人訂親,十七歲那年到了上海,遇到了徐悲鴻。當時徐悲鴻年少英俊,才華橫溢,在繪畫方面已顯日后的大氣象,蔣碧薇對他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第二年便與徐悲鴻私奔至日本,而后又流浪北平,又到巴黎時,他們認識了從倫敦來到巴黎的張道潘,那是1921年的事情。這次會面,給張道藩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徐悲鴻的妻子張碧薇。幾番接觸,張道藩向蔣碧薇射出了愛神之箭。
1925年,國內(nèi)政局動蕩不安,留學生官費停發(fā),為了能繼續(xù)留學,徐悲鴻只身前往新加坡籌款,這時蔣碧薇就靠徐悲鴻的朋友予以照料,張道潘是最熱心的一個。張道潘不但有錢,而且是個花花公子,蔣碧薇便成了他的無數(shù)個女人中一個,只是他們保持了比較長久的關(guān)系。徐悲鴻除了藝術(shù)之外,幾乎不懂得怎樣呵護自己的妻子。
1926年2月,蔣碧薇收到了張道藩從意大利寄來的一封求愛長信。張道藩的這封信使蔣碧薇陷入萬分痛苦的境地。最終蔣碧薇十分理智地回了一封長信,勸張道藩忘了她。張道藩在極度失望中與一位名叫蘇珊的法國姑娘結(jié)了婚。
1928年,徐悲鴻受聘為南京中央大學藝術(shù)系教授,全家由上海遷居南京丹鳳街中央大學宿舍。住的是一幢兩層的舊式樓房,共住有四家教授,徐悲鴻居住四間房子,蔣碧薇的父母也與他們住在一起。由于擁擠,徐悲鴻總到藝術(shù)系畫室去作畫。
1929年11月,蔣碧薇生下了女兒徐靜斐。
蔣碧薇與張道藩在國內(nèi)重逢的時候,張道藩已當上了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秘書。已做了母親并懷上第二個孩子的蔣碧薇長期缺乏對丈夫的理解,而徐悲鴻醉心于藝術(shù),對妻子也少有體貼,雙方性格都很倔強,漸漸產(chǎn)生了感情裂痕。與張道藩的相見,無形中勾起了蔣碧薇曾失落的夢幻。加上花邊新聞對徐悲鴻與孫多慈的師生關(guān)系的渲染,給本來已不和睦的家庭平添了一層陰影。而張道藩也始終未忘對蔣碧薇的戀情,再次成為徐悲鴻家中的?。
1932年12月,徐公館建成。這是由幾個朋友資助、籌款,徐悲鴻在傅厚崗6號蓋的一幢樓房。這是一座精巧別致的兩層小樓,有客廳、餐廳、臥室、畫室、浴室、衛(wèi)生間等,前后還有寬敞的庭院,院內(nèi)有兩棵高大的白楊,四周用籬笆筑成圍墻。年底,他家搬進了新居。樓下左邊是一間陽光充足的大畫室,右邊是一間飯廳,一間客廳;樓上兩間臥室,徐悲鴻夫妻住一間,徐靜斐和哥哥住一間;三層小閣樓上則住著徐靜斐的大表姐程靜子女士;樓后的一排木平房是男女傭人的住處。
這時已是九一八事變發(fā)生一年后國難沉重的嚴冬,徐悲鴻不忘國恥和居安思危,便將新居取為“危巢”。但蔣碧薇認為此名不吉利,不久就取消了。蔣碧薇將公館布置得一派法國氣氛,給人以雍容典雅之感,庭院梅竹扶疏,桃柳掩映,令人賞心悅目。
搬入傅厚崗后,徐悲鴻在家的時間較過去多了,只要不去“中大”上課,便在畫室作畫,一畫就是好幾個小時,畫的國畫將整個畫室地面都鋪滿了。家里人經(jīng)常等他吃飯,菜熱好又涼,涼了又熱,他都不出來吃。他的脾氣是作畫到入神時,誰也不能驚動他,一定要把那幅畫畫完才罷休。
徐悲鴻在“中大”藝術(shù)系當教授,每月薪金300元,蔣碧薇在家料理家務(wù),招待客人,生活優(yōu)裕而安定。但夫妻兩人卻常常爭吵,起因是徐悲鴻喜愛收藏古董古畫及金石圖章,一見到好畫好古董,愛之如命,不惜重金加以收買;而妻子喜歡過舒適生活,又好請客,雙方都要花錢,盡管徐悲鴻的收入很高,仍不免有矛盾,因此發(fā)生爭吵。
徐悲鴻與孫多慈師生戀
由于事業(yè)上沒有共同語言,生活上得不到應(yīng)有的愛撫,徐悲鴻常常處于一種郁郁苦悶之中。在他精心任教之時,對女弟子孫多慈的才能頗為欣賞,常常課外點撥,師生感情甚篤,不久墜入愛河。悲鴻刻一印章曰“大慈大悲”,即暗合二名字在內(nèi)。事后為夫人聞之,大肆吵鬧,孫父對女兒的行為也極力反對,不許徐悲鴻與其女兒來往,弄得滿城風雨。
在新居落成之時,孫多慈特購楓樹苗百株作為點綴庭院之用,也為祝賀老師新畫室的建成。但事機不密,又為蔣碧薇得知,怒不可遏,做炊之薪。徐悲鴻異常氣惱,但懾于夫人之怒,忍氣吞聲,悲痛之余,乃將其室取名為“無楓堂”,并刻“無楓堂”印章以抒郁憤和不忘孫多慈。那一時期他的畫室也常以畫楓樹為景,每畫必鈐上“無楓堂”印章,以示懷念這一隱痛。此后,徐蔣關(guān)系每況愈下。
急雨狂風勢不禁,
放舟棄棹遷亭陰。
剝蓮認識心中苦,
獨自沉沉味苦心。
小詩錄以少陵道兄。
悲鴻。
這是徐悲鴻在隱痛中寫的一首詩,顯然不是為好友王少陵寫的。王少陵居紐約,一直將徐悲鴻的手跡詩懸掛在客室中,知情者一看便知這是寫給一位心愛的女性。
據(jù)王少陵說,徐、孫二人分離多年仍有書信不斷,當年王從大陸回美,臨行前向徐悲鴻告別,徐悲鴻正在畫室寫這首詩,得知王少陵即回美,徐悲鴻要畫幅畫送他紀念,因趕飛機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