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08-16 15:21:01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彈力球》說課稿,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孩子們玩過各種各樣的球,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玩具保齡球等,并且知道這些球的特點和玩法,它們都具有彈性,而彈力球具有比其它球都大的彈性,孩子們在玩的時候,發(fā)現(xiàn)彈力球在有些地方跳得高,有些地方跳的低。因此,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小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的精神,促進幼兒動手能力,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彈力球》。
	
	  二、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操作,感知彈力球的特點。
	
	  教學難點:讓幼兒大膽猜想,鼓勵幼兒能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三、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彈力球的特點。
	
	  2、能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四、活動準備:
	
	  1、活動要在玩過幾種球的基礎上進行。
	
	  2、彈力球或玻璃球幼兒每人1個。
	
	  3、教師與幼兒一起收集使彈力球跳的低的輔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綿等)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游戲教學法:以游戲的形式教學,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讓孩子快樂的玩彈力球。
	
	  2、引導法:針對幼兒在探索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xiàn)了教師的調(diào)控能力。
	
	  學法:
	
	  1、自主探索法:為幼兒準備多種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彈力球的彈性。
	
	  2、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3、記錄法:幼兒在記錄表中填寫探索結(jié)果。
	
	  六、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
	
	  ——你玩過什么球?
	
	  老師出示不同材質(zhì)的球,讓幼兒觀察比較,重點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軟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師用同樣的力氣拍球,讓幼兒觀察那個球跳得高,得出結(jié)論:彈力球比其它球的彈性大,跳得高。
	
	  2、彈力球跳起來。
	
	  ——你是怎么玩彈力球的?
	
	  教師提問:孩子們,你們想一想彈力球可以怎樣玩呢?拍球、拋球、滾球、踢球、趕小豬等。
	
	  ——怎樣讓彈力球跳得高?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們一起來玩玩吧!玩的時候請小朋友們比較:那個球跳得高。通過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與交流。幼兒總結(jié):彈力球跳得最高。老師:“咱們再來一次彈力球跳高的比賽,看看誰的彈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請幼兒猜想:怎樣使彈力球跳的低?畫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辦法能讓彈力球跳的的低嗎?(用力。。
	
	  ——鼓勵幼兒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綿等進行試驗;顒忧耙黄鸫_定一個參照標準,已確定那個球跳的低,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師給你們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綿這些材料,你們自己動手試一試吧!
	
	  ——個別演示,請認為自己的彈力球跳的低的幼兒進行演示。
	
	  ——教師啟發(fā)幼兒說出彈力球在哪兒跳的低?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后與猜想作比較。
	
	  師生共同得出結(jié)論:表面光滑平整,質(zhì)地堅硬材料讓彈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帶有紋理和凹陷),質(zhì)地柔軟的的材料讓彈力球跳得低。
	
	  4、操作記錄。
	
	  ——教師與幼兒在圖表上再次記錄下操作結(jié)果。
	
	  七、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教師一改往日的“老師講,學生學”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感知彈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彈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目的是為孩子們搭建了探究的平臺;一步步的啟發(fā)引導,目的是為了孩子們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讓孩子在玩中學。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