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0-26 16:29:57
摘要:
1、《綱要》中“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平時觀察所獲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xiàn)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評價的主要依據(jù)”的精神。
2、維果茨基所說:“游戲創(chuàng)造了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游戲中,幼兒的表現(xiàn)總是超過他的實際年齡,高于他日常的行為表現(xiàn)”。游戲正如放大鏡的焦點一樣,凝聚和孕育著發(fā)展的所有趨向,包含了幼兒情感、知識和技能等所有的發(fā)展傾向。
《綱要》曾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而幼兒園又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因此,有效的游戲評價很重要。
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游戲中的評價工作往往是很難準確把握,其困惑主要表現(xiàn)為:一、教師對游戲本質認識上的困惑,F(xiàn)代社會,游戲似乎已是幼兒園教育的代名詞,不管是語言、數(shù)學還是其它,大家都會給帶上“游戲化教學”的帽子。游戲走進了所有的活動,一切活動游戲化,為了游戲而游戲。即泛化或異化游戲”。交往、談話、教學甚至是幼兒一整日的活動都套上了游戲的枷鎖,或者還會把一些原本樸實、真實的東西加一點花哨的游戲前奏使其很不符合整個活動氛圍和基調,畫蛇添足適得其反。這樣的形式游戲到頭來不是幼兒游戲,而是游戲了幼兒,犯了行而上學的錯誤;二、游戲操作中教師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缺乏的困惑。教師充當評價的主角,幼兒只是被動地應答或靜靜地坐著聽,這是普遍存在的幼兒園評價漏洞。同時,在設計評價的內容上教師也顯得很保守,趨向于一種模式化的“套路”,一般會評價游戲中幼兒是否能遵守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是否能堅持到底,是否能有效地使用材料,是否能與他人合作等。這種評價不能體現(xiàn)《綱要》中“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平時觀察所獲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xiàn)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評價的主要依據(jù)”的精神。
由此可見,積極深入的學習研究幼兒園游戲課程,尋求一條科學的游戲課程實施方案,是幼兒園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同時,科學、客觀地衡量幼兒園游戲課程開展的價值取向,以及尋找科學、有效的幼兒園游戲課程評價實施方案也是我們每位幼兒教師共同要承擔的責任。那何謂幼兒園游戲評價呢?其評價標準又怎樣呢?
一、游戲選材的合理性!炯从螒虍a生的背景】。
好的教學選材,是達成幼兒教學目標的第一步。同樣,游戲選材是否合理,也關系到了整個游戲活動開展的成敗。所以,在游戲選材上我們應該慎重其事,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解析幼兒本質的原則。游戲的選擇必須要遵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年齡特征,在“幼兒是否需要”的問題上多作思考。如,合作性強的、創(chuàng)造性要求高的創(chuàng)游、聯(lián)合性游戲以及智力游戲等就更應該放在中大班。而像“娃娃家”、“找朋友”等規(guī)則簡單、易操作的游戲則更多的應用到了小班。
其次,從幼兒興趣點出發(fā)的原則。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如多選擇幼兒生活中的,并能為幼兒社會生活服務的內容。如“超市”“醫(yī)院”等游戲,在我們幼兒園中就經久不衰的。
最后,顧全所有的原則。內容的選擇上要兼顧最強幼兒所需以及最弱幼兒所需。即內容選擇要面對整體,要適用于班上所有的孩子。在我國許多農村幼兒園,由于經濟條件落后,所以經常出現(xiàn)“混合班”現(xiàn)象,這種狀況下,教師便出現(xiàn)了“顧此失彼”以及“教學盲點”等教學誤區(qū)。此時,我們?yōu)楹尾贿x擇分組游戲或獨立游戲以及分區(qū)域游戲呢?
二、游戲目標定位的科學性。
探索和實踐中,我們逐漸認識到:幼兒園的游戲目標應該是內在的、長時的?茖W的游戲目標應該體現(xiàn)以下幾個特征:
【1】、“以人為本”的游戲目標。
“以人為本”是素質教育對我們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應把它貫穿與整個教育過程。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不是單純的知識倉庫,更不是供驅使的動物,他們是“人”——有思想、有感情的社會人,他具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幼兒園的游戲本身就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活動形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