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6-08-02 14:00:26
和自然為鄰紀凡尼,一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法國小鎮(zhèn),因為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曾在此居住了43年而名揚四海,成為人們向往的旅游景點,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1883年,莫奈在朋友的資助下搬進了塞納河畔的一棟農(nóng)屋和庭院,他逐步把存糧的倉庫改建為畫室,把庭院變成了大花園。莫奈熱愛大自然,廣袤的田野、潺潺的流水、變化無窮的天空??都是他繪畫的對象。
紀凡尼故居對面是一大片果園,秋天樹上掛滿了果實,生機盎然;故居前有一條靜僻的小路,兩旁種著高大的楊樹。每天清晨5點,莫奈在大楊樹下漫步,踩著野草,在長滿罌粟花的田野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晚飯后,他坐在樓前平臺上,長時間地欣賞他的勞動成果—園中的奇花異草。莫奈居住的兩層小樓,粉墻綠窗,樓前的木制平臺也漆成碧綠色,花園中的鐵架、椅子都按他的要求漆成綠色。從樓前平臺望花園,仿佛身在花園中;站在園中看小樓,小樓猶如百花叢中一簇花;ㄅc畫莫奈的花園使我震驚,我去過不少花園,從未見過花種如此之多,如此之密集。
從高高的花架到碎石小徑旁,從春天到秋天,薔薇、大麗花、向日葵、各種顏色的玫瑰花、白色和紫色的繡球、黃色的金盞花、藍色的鳶尾花、鮮紅的郁金香??還有很多叫不出名的花草,百花爭妍,姹紫嫣紅,在微風中向你頻頻點頭歡迎。與法國其他花園不同,莫奈的花園不加修剪,各種花草快活地擠在一起,自由生長,頗有一種“野趣”。從這個“百花園”邊上,通過一條地道,便進入了馬路對面莫奈花園的另一部分,叫做“蓮花池”,這是莫奈搬到紀凡尼之后購買的。蓮花池的水是從臨近的阿普特河引進的,池塘上建了一座小橋,謂之“日本橋”,也是綠色的,與垂入水中的楊柳渾然一體。池中的睡蓮,紅的、白的、紫的,靜靜地躺在綠色的大“床”上,展示著它們的美麗。
陽光透過樹叢照進來,睡蓮如穿了一件色彩斑斕的花衣裳;當陽光直射睡蓮時,它們又換成了金色晚禮服。不管刮風下雨、陰雨綿綿,還是陽光燦爛、微風習習;無論是白天還是傍晚,莫奈總是坐在池塘邊,觀察自然,感受光線,用畫筆記錄下來。他的畫經(jīng)常是無題的,他說:“重要的不是主題,而是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莫奈說,他一生只做了兩件事:繪畫和種花。這兩件事,他都達到了巔峰,他給人類帶來了美的享受。在莫奈故居看不到他的畫,只有一幅睡蓮,還是復(fù)制品。在他的故居陳列他的畫是多余的,因為你已經(jīng)進入了他的畫。美國藝術(shù)博物館在紀凡尼小鎮(zhèn)上有一家美國藝術(shù)博物館,值得一看。里面收藏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移居到法國的美國印象派畫家的畫作。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