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6-04-28 16:57:48
隨著上周末滬上民辦小學進入網(wǎng)上報名階段,一年一度的幼升小擇校進入了“沖刺期”,而有關面談內(nèi)容的話題再次引爆網(wǎng)上各大育兒社群。面對各種所謂的名校真題,不少有意報民辦學校的家長心里不免打起了突突。既想讓娃沒有壓力地快樂成長,又不愿與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擦肩而過。面對擇校,家長們該如何應對?又該如何擺正心態(tài),為孩子構建一個真正有助于成長的教育環(huán)境?
1“感覺連幼兒園都沒法畢業(yè)”
隨著民辦小學面談日子的日益臨近,近來網(wǎng)上有關幼升小面試題的諸多討論帖再次被頂?shù)搅耸醉摰奈恢。對于這些題目,許多家長大呼實在太難了!
隨意點開一個“幼升小面試數(shù)學實力自測必做題”,20道題目有的帶有奧數(shù)的概念,如:有兩杯果汁,寶寶先喝了半杯,媽媽又倒?jié)M了;寶寶又喝了半杯,媽媽又倒?jié)M了,最后寶寶都喝完了,請問寶寶共喝了幾杯?有的屬于腦筋急轉彎:媽媽今年30歲,爸爸比媽媽大3歲,想想再過5年后,爸爸比媽媽大幾歲?還有的要求熟練掌握20以內(nèi)加減法:一堆巴掌大的硬紙牌代表數(shù)字,圓形牌代表1.長方代表2.三角代表3.正方代表4.五角星代表5.說一個數(shù),把加起來的等于這個數(shù)的牌舉起來。
“看看現(xiàn)在幼升小的題目,感覺我連幼兒園都不能畢業(yè)”“以為至少能輔導到初中的,沒想到連幼兒園都輔導不了”“上一次填志愿這么用心,還是我十幾年前的高考”……從帖子下面的留言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在很多家長的概念里,自家孩子的實際能力和這些試題還有著比較大的差距。焦慮,在所難免。
2難題只占面談一小部分
Echo是滬上一家民辦小學的老師,每到幼升小面談時節(jié),她總會面對通過各種關系找來的咨詢家長以及他們拋來的問題:“面談是不是特別難?”“都會考什么類型的題目?”更有甚者孩子才剛3歲,就來問:“我要不要現(xiàn)在開始就對孩子進行面談訓練?有什么參考書可以推薦?”……
面對這些問題,Echo總是哭笑不得。同為“80后”,家中也有3歲小孩的她當然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才讀幼兒園的孩子,就給他一味‘填鴨’,這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是會輸在起跑線上的呀。”
作為一個參加了學校數(shù)年幼升小面談的“考官”,Echo覺得坊間流傳的一些所謂“面試真題”,實在是把幼升小面談“妖魔化”了。“說實話,那些帖子里的面試題真叫做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有的題目我自己也不一定做得出,也難怪人家跟帖會說‘幼兒園也畢不了業(yè)’!”讓她覺得特別無奈的是,這個帖子上大多數(shù)試題的確是真題沒錯,至少她的學校以及同區(qū)域的兄弟學校題目不假。“問題是,這份真題并不完整,在整個面談環(huán)節(jié)中,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還是最難的那部分。”難怪!“大怪”薈萃,當然會把人“考焦”。
而來自另一所民辦小學的朱老師直言,大多數(shù)所謂的“難題”,都是算術、邏輯推理、腦筋急轉彎等性質(zhì)的,實際上,“幼升小”面試所涉及的題目類型要廣泛得多,難題答對與否其實并不是決定性因素。
3面談到底談些啥?
既然奇葩試題并不能左右最終的錄取結果,那么面談還會談些什么內(nèi)容?哪些項目才是重點考察的方面呢?
先來看一份滬上老牌民辦學校平和雙語學校的面談流程:
跟著老師參觀學校——玩一玩(多人集體游戲“跳格子”、“馬蘭花”)——看一看(閱讀及與老師互動)——學一學(看圖排序并說故事、擺火柴、蹺蹺板比重量、找出空缺圖形、比較人物年齡大。。
從這份面談流程可以發(fā)現(xiàn),從參觀學校開始就已經(jīng)有老師在觀察考評所有孩子了,比如:孩子參觀學校,上下樓梯的動作是否協(xié)調(diào),體力如何,孩子是否懂得上樓梯右行。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情況如何。從老師那里拿報名表格的時候雙手還是單手,會不會說謝謝。細節(jié)表現(xiàn)突出的孩子,已被暗暗做了記錄。而隨后的三個正式面談環(huán)節(jié)雖然是以游戲的形式呈現(xiàn),但考察的能力卻涉及運動協(xié)調(diào)、聽知覺轉化、秩序意識、自控自理、環(huán)境適應、溝通交往、語言表達、專注力、學習習慣、邏輯思維等多個方面。
關于面談考的是什么,一位牛娃爸爸和我們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朋友的女兒去年要升小學,為了進入重點名校,幾個月前他就對女兒送進了“強化補習班”,進行“魔鬼訓練”,然后一連去考了四所學校。問他女兒考得如何?他提到女兒在應答“看圖編故事”這一科時,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居然說小兔子、小烏龜、小鳥一起慶祝生日,吃完蛋糕玩完游戲后,小烏龜、小鳥幫忙小兔子一起把桌子擦干凈、碗筷洗洗好后才回家。
“說什么洗碗擦桌子這些俗事,肯定這科拿不著高分,絕對上不了了!”朋友用扼腕的神態(tài)數(shù)落著女兒的不是。
嘿,放榜結果卻大出朋友意料之外,他女兒不僅被這口碑良好的學校錄取了,而且拿得最高分的是“看圖編故事”。老師給的評語是:“從孩子會在故事中說到‘小烏龜、小鳥幫忙小兔子一起把桌子擦干凈、碗筷洗洗好’,可見此孩子具有懂得生活自理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后來有機會認識一位知名民辦學校的校長,提及朋友女兒考“看圖編故事”這事,這位校長說:“如果換成是我們學校選學生,我們也會高分錄取這個孩子。”校長的回應引起筆者的好奇,校長解釋道:“你是不知道,現(xiàn)在這些家中小皇帝小公主的孩子,他們自理生活能力與跟同學和睦相處能力有多差。”
這位爸爸說:因為小學老師要管理的孩子太多,不可能再有多余心力去充當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保母,因此在選學生時,自然會偏向挑選不會替老師管理上添麻煩的孩子。
多位民辦小學老師表示,“幼升小”面試,說到底,不是要評出學科上最優(yōu)秀、最聰明的孩子,而是看前來面試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做好了上小學的準備。不是知識的準備,而是能力和心理的準備,說白了就是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和習慣是否達到了一個小學生的標準。而這些行為規(guī)范和習慣的養(yǎng)成是長期的,需要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提高孩子的品德素養(yǎng),這些可并非短期參加些集訓班就能達到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