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5-08-17 10:34:55
如何既不揠苗助長,又順利完成“幼小銜接”?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身兼北京市新中街幼兒園、東棉花幼兒園兩園園長的幼教專家李麗華是怎么說的吧。
“要注重對幼兒情感態(tài)度、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做好幼兒入小學的心理儲備和家長工作,重視幼兒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為幼兒非常自然、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幫孩子做好入學準備:情感·習慣·能力
“做好入學準備,從情感、習慣、能力三方面入手。”李麗華建議。她以新中街幼兒園和東棉花幼兒園開展的活動為例:
——從情感入手。每年5月份組織幼兒參觀小學,觀摩小學的升旗儀式,了解小學生一日作息時間安排,播放小學生快樂生活短片。在大班期末進行“離園倒計時”“我要上小學啦”等主題活動,激發(fā)對小學向往之情。開展主題活動,如“有序的生活”“我做時間小主人”等,請孩子把一天的活動安排表用繪畫的形式寫出來,提醒他們自主安排活動時間和內(nèi)容,引導自己分配時間;模擬小學的“課間10分鐘”活動,讓孩子懂得下課抓緊時間先上廁所、喝水,再自由玩耍。
——從生活習慣入手。培養(yǎng)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組織大班幼兒帶小班幼兒做游戲或表演節(jié)目,培養(yǎng)大班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又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yǎng)禮貌溝通的能力,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需求,鼓勵學會與同伴協(xié)商,如需要借某樣東西要說什么?用完他人的東西要說什么?不小心碰撞同伴怎么辦等?讓幼兒學會自已處理矛盾,學會與人合作;培養(yǎng)責任意識,輪流當“班長”“值日生”,班上的所有事情都讓幼兒共決策,倡自律,守諾言,使孩子們學會表達、敢承擔;培養(yǎng)良好的自理能力,通過生活課程:比如“整理小書包”讓幼兒掌握整理書包的方法,還有疊衣被、收拾玩具比賽,順口溜的引領下輕松完成。
——從學習習慣和興趣入手。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引導幼兒不隨意打斷他人講話、不插話;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興趣,創(chuàng)設了溫馨、舒適的圖書角,采取自由閱讀和教師指導下的閱讀活動兩種方式,每學期都舉行“讀書月”活動,通過故事比賽,小書展等活動讓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家園目標一致:與家長形成教育共同體
“一些家長迫于社會生存壓力,要求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漢語拼音、識字、計算以及英語等教學;而一些幼兒園為了爭奪生源,也盲目順應家長的要求。”李麗華說,我們的做法是,積極與家長溝通,邀請一些家長與小學的教師就幼兒心理和有效銜接的重要性開展講座或座談會,使家長明確該如何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依據(jù)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愿望,把握分寸,趨利避害,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她介紹,幼兒升大班后的第一個月,我們進行以“幼小銜接”為主題的家長會,向家長全面的介紹幼兒園大班課程與“幼小銜接”之間的關系。隨時與家長介紹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設計和每項設計所達到的目的。同時,在幼兒能力培養(yǎng)方面,請家長出謀劃策。
“家園目標一致的實施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李麗華說,要給家長具體的家庭指導方法,讓家長在實施中親身感受;推薦給家長一些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好方法,讓家長感受到好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比如在家庭中為孩子上小學提供一個專屬空間,引導孩子逐漸適應在這個空間里自主地做事情;培養(yǎng)孩子喜愛圖書,愿意閱讀的習慣,在班級營造讀書氛圍;讓孩子學習物品的收納和管理,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