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5-07-14 10:01:31
來自北京市教委7月10日消息,《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將自2015年7月31日起施行。此次修訂的課程計劃意味著本市小學和初中今后的課程及課堂迎來“大變臉”。
按照《課程計劃》要求,義務教育階段九年一貫整體設置課程,開設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歷史、地理)、科學(物理、化學、生物)、語文、數(shù)學、外語、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以及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
全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39周、假期(寒暑假、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等)13周。全年39周的教學時間包括上課35周(九年級第二學期減少2周)、復習考試2周(九年級第二學期增加2周)、學校機動2周(用于安排學校傳統(tǒng)活動、文化節(jié)、運動會、游學等)。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學,周學時總量見課程設置表,每學時平均為45分鐘。進一步下放課程自主權到學校,鼓勵學校根據(jù)學科、課型等積極開展長短課、大小課相結合的課程實驗,周總學時時長不得超過相應年級規(guī)定的學時總量。如:一年級不得超過1170分鐘(26學時×45分鐘)。
另外,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學時用于開設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在內(nèi)容上可以某一學科內(nèi)容為主,開設學科實踐活動,也可綜合多個學科內(nèi)容,開設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
一至六年級課程原則上分類集中安排,如:語文、數(shù)學、外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學科等課程可集中安排在上午進行,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晨會、班隊會、少先隊活動等,由學校在學校自主學時內(nèi)安排。
按照規(guī)定,一至六年級要在課內(nèi)留有作業(yè)時間,低年級作業(yè)要在課內(nèi)完成,不得布置課外作業(yè);其他年級書面形式課外作業(yè)一周布置一次,教師應全批全改。實踐類課程中,鼓勵小學各年級布置跨學科、跨年級的綜合類、探究類作業(yè)。
今后北京市小學和初中的學生每周到底要上多少節(jié)課,都上哪些課?你知道一名學生九年下來要上多少學時么?不同年級到底安排了哪些學科?各學科在不同年級的具體學時要求如何?“京城教育圈”分享的這張表),將幫您看個明明白白。
備注:
1.含①品生品社思品學科70、歷史與社會學科35、科學學科33、語文學科140、數(shù)學學科105、外語學科70學時的學科實踐活動,共計453學時。②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共計280學時。③勞動技術、信息技術共計350學時。①、②、③可統(tǒng)籌使用,用于一至八年級每周集中3課時的實踐活動。
2.其中含學科實踐活動453學時,不重復計入周學時和總學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