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 2015-05-29 14:35:35
大們經常說的一句“隨便“,“隨便”一詞出自“客隨主便”,在字典中對“隨便”有幾種解釋:1.隨其所宜;2.任意、不經心;3.任何、無論;4.簡單,簡便。
而“隨便”一詞出現得最多的會是在一些生活瑣事上。在某聚會上,主人拿著菜單征尋你的味口時,你想到的就是客隨主便,簡簡單單就好,往往都會說“隨便”。而在家里有些時候,你也會經常說“隨便”。隨便多了后,你會遇到什么事時都“隨便”,漸漸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沒有了個性的自我。
時間一長,孩子也會跟著照樣學樣。當你問他早餐吃什么?他會告訴你“隨便“?當你問他周末想去哪里玩,他也會告訴你:隨便”?可你當真“隨便”選個地方,他又不滿意,你再問他,他回答你的依然是“隨便”。沒有誰會是誰肚里的蛔蟲,又哪里知道你的那個“隨便”到底是想要什么。
1.“隨便”也給人一種沒有主見的意思
其實一個總是“隨便”的孩子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無從選擇也懶得選擇,而有時他選擇了,爸爸媽媽也會持反對的態(tài)度,久之,他干脆就什么都“隨便”了。試想一個“隨便”到大的孩子,你能指望他有多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爆發(fā)力?
我一個侄子,現在都大學生了,從小到大,你問他什么,他回答你的永遠都是“隨便”二個字。你要是問他有沒有特別喜歡吃的菜,他會說,都吃。你再問他那到底給你做什么呢,他會說“隨便”都行。你要是再問他:“是燒排骨還是沌湯”?他回答你的依然是“隨便都可以”。
有一段時間,女兒在假期因為跟侄子呆了一段時間,有次我問她晚上是吃土豆片還是土豆絲,平時總會擇其一的她竟回答我“隨便”。我再問她第二天是去公園玩還是去書店,她也是回答我“隨便”,天哪,這“隨便”二字是可以隨便傳染人的。
2.“隨便”的影響力有多大
一個從小在爸爸媽媽的隨便教育中長大的孩子,時間一長,或多或少都會有一種選擇性的障礙。究根到底,還是我們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犯了一些不該犯的錯。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妨多尊重孩子,在幫助他選擇的同時也要尊重他的選擇。
你不妨這樣問孩子:“你是喜歡吃青菜還是豆腐?讓孩子擇其一;比如你再問他,你是要喝橙汁還是白開水還是牛奶?讓他明白有哪些是他可以選擇的。如果你直接問孩子,你喝什么,孩子肯定會告訴你“隨便”,因為他不知道你都準備了些什么,也可能他會說些你剛好沒有準備的東西,如果你不能做到,他會很失望,繼而下次也就“隨便”了。
一個在生活中總是“隨便”的孩子,遇到問題會逃避去選擇,不悲觀也不積極,更不會主動去擔當什么,遇到事情不贊成也不反對,行也可不行也可,而放棄對他來說更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為了孩子的不“隨便”,請爸爸媽媽們要學會給孩子出選擇題,而不是讓他盲目的思考,然后不負責任的隨便。讓他明白做事需要有要求和標準,做人亦如此。所以千萬不要再隨便對孩子說“隨便”!你不“隨便”,孩子自然也不會“隨便”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