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 作者:牛光 2015-05-06 10:00:27
當年的小燕子變身事業(yè)女強人畢勝男!聽聽這名字,已經(jīng)不能用女漢子來形容,簡直就是無敵猛男!事業(yè)有成,雷厲風行的日子過得似乎很順利,直到有一天陪自己同事一起參加同事兒子的幼升小面試,才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里竟然一直藏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她的女兒羅茜茜還活在童話里,做著蠻橫無理的小公主。什么字詞,古詩,國學,口語表達,看圖講述,統(tǒng)統(tǒng)毛都不會!壓力瞬間砸到畢勝男這個女強人的頭上。她決定,她要不惜打破原有安逸生活的代價,一秒變虎媽,用非常強硬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的女兒改掉所有壞毛病。她要讓女兒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所有幼升小所需要準備的東西!一千五百個漢字積累量,學會正確的表達,熟練掌握加減乘除計算方式,額外的還要有古詩積累,掌握拼音等等。一場精彩而又看著心酸的虎媽育兒電視劇噼里啪啦的展開了。。。
其實生活中像畢勝男這樣的媽媽隨處可見。她們總是認為孩子應該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什么都不用學,什么都不用知道,開心就好,玩耍就好,總認為孩子到一定年齡,自然就會變得知書達理,博學多才。她們甚至有時候不僅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問題,反而去嘲笑那些從小開始教育孩子的媽媽,認為她們是在剝奪孩子快樂的權利,泯滅孩子的天性。小牛只能說,這樣的想法,簡直大錯特錯!
首先,知識跟快樂不沖突,學習跟玩耍不矛盾。人總是在玩耍中學習,通過學習又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樂趣,這些樂趣成為了孩子了解更多知識的強大動力,激勵著孩子更努力的去探索更多未知的東西,而了解未知的事物就是一種學習。比如說到學習漢字,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枯燥,沒意思。但是在摩比語文思維課堂上學習漢字,對于孩子來說確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老師先展示一幅圖,讓孩子猜測今天要講什么樣的漢字?有的時候孩子們能一下子就猜出來,有的時候要皺著小眉頭思索老半天。接下來老師開始變神奇的魔法,想讓一幅圖片變成甲骨文,再變成金文,再變成小篆體,再變成今天的漢字,讓孩子找每一次變化的不同,源流識字法,加深對漢字的理解。漢字學習變成了猜謎游戲,這樣漢字的學習就活了起來,每次對變化的期待激勵著孩子們更積極的思考。當了解了漢字后,馬上進入組詞比賽,孩子們爭先恐后的組詞,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用嘴巴說出來。那興奮的小眼睛閃著亮晶晶的光,你能說孩子不快樂嗎?恰當?shù)囊龑ё寣W習變得有樂趣,而這種樂趣是世界上最大的樂趣。
其次,沒有不經(jīng)成長就一下成熟的果子,沒有不經(jīng)引導就突然開竅的孩子。孩子的年齡只是決定了孩子應該接受什么樣的教育,而絕沒有該不該接受教育的分水嶺。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談到孩子的教育時說:"孩子從出生的頭一年就該接受正確的教育"。我們當然不能懷著讓孩子成為什么偉人的目的來逼迫孩子接受超前的知識,但我們絕對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給孩子知識的熏陶。據(jù)我所知,摩比思維館中只要是有孩子的女老師,都是從孩子孩子肚子里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給孩子朗讀圖書,朗讀繪本。在孩子剛剛會爬的時候,就引導孩子自己看書中的圖畫,看書上的漢字。而無一例外的,這些細心媽媽的孩子在識字速度,和識字量上,都遠遠超過同齡人。更有厲害的孩子,在不到七歲的時候,就能自己創(chuàng)作出非常精彩的繪本,讓小牛都驚訝不已!給孩子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比給孩子一百個玩具要有用的多。
最后,一直溫柔的“慈母”突然變“虎媽”,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小牛見過不少這樣的媽媽,在孩子5—6歲的時候,對孩子的語言培養(yǎng)毫不在意,對孩子的識字量毫不擔心,對孩子的閱讀習慣更是不放在心上。每次小牛很著急的提醒媽媽們該為孩子作準備的時候,這些媽媽都是滿眼慈愛的看著孩子說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希望孩子快樂成長。一上小學,孩子不擅語言表達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孩子的識字量制約了孩子的詞匯量,孩子的閱讀習慣阻礙了孩子的學習。孩子學習跟不上,學校老師打電話批評,一向崇尚快樂學習的媽媽,瞬間變成“虎媽”,希望通過非常手段,在最短時間內(nèi)把孩子缺的東西全部補回來!本來在學校就備感壓抑的孩子,回到家還要被“虎媽”訓斥,厭學情緒嚴重,沒精打采。甚至于因此還影響到了母子之間的情感,讓孩子對母親不再是依戀,而是畏懼。小牛曾親眼見到一位孩子在媽媽追他的時候驚恐的喊“救命”。
孩子是樂觀還是憂郁,是自信還是自卑,是勇敢還是怯懦,父母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知道提前做計劃,提前準備,更何況是孩子的教育呢?我們絕不是要您拔苗助長,只是提醒您在適當?shù)臅r候,用適當?shù)姆绞綆椭⒆訍凵蠈W習,不要讓孩子措手不及,更不要在孩子措手不及的時候,企圖用“虎媽”的方式逼迫孩子。提前做好準備,您真的不必當“虎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