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5-01-13 16:57:20
一部幽默懸疑的“小電影
2013年1月,美國凱迪克大獎評委會宣布把當年的金獎頒給喬恩•克拉森的《這不是我的帽子》。始于1938年的凱迪克大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圖畫書獎,被譽為圖畫書界的“奧斯卡”。有意思的是,喬恩•克拉森原本就是一位動畫電影工作者,他將電影的蒙太奇 思維嫻熟地運用到圖畫書創(chuàng)作中,把故事講得精彩流暢,充滿戲劇性和幽默感。整本書像一部高度濃縮的小電影,從一開場就緊緊抓住讀者的興奮點和笑點,它摘得 圖畫書界的“小金人”,可謂實至名歸。
這本書強烈的戲劇張力,主要源于文字與圖畫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視點。文字部分是小魚的視點:“這不是我的帽 子。是我剛剛偷來的。我從一條大魚那兒偷來的。我偷帽子的時候,他在睡覺。”……小魚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水草長得又大又高又密的地方”作為藏身之地,自以 為很安全,但事實究竟如何呢?采用全知視點進行敘述的圖畫,讓讀者從一開始就對真相了然于心:當小魚說“他可能睡很久都不會醒”時,大魚突然睜開了眼睛; 當小魚說“我一點兒也不擔心”時,螃蟹正在向大魚告密……文與圖不斷形成沖突和反差,配合大魚微妙的眼神變化,制造出高度的幽默感。讀者會迫不及待地往后 翻,想要知道接下來到底會發(fā)生什么。
會發(fā)生什么呢?小魚一路跑,大魚一路追,當小魚說出“我就知道我會成功”的時候,大魚距它僅有一步之遙了, 兩 條魚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現(xiàn)在同一幅畫面中。“小魚的逃跑”和“大魚的追趕”這兩條平行敘述的線索至此交會到一處,令全書的緊張和懸疑達到了最高峰。 然而接下來,作者的敘述突然由清晰轉向隱晦:第一幅畫面,小魚的身影已經(jīng)隱匿在水草中,大魚的半個身子也鉆進了水草;第二幅畫面,只有一片水草,完全看不 見兩條魚;第三幅畫面,大魚從水草中離開了;第四幅畫面,大魚戴著那頂小小的藍帽子,滿意地閉目養(yǎng)神。至于在“水草長得又大又高又密的地方”到底發(fā)生了什 么,全由讀者自行想象。
而那些已經(jīng)讀過《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來》的讀者,會對這種狡黠的敘事手法倍覺親切!段乙盐业拿弊诱一貋怼肥恰哆@不是 我的帽子》的姐妹篇,同樣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偷帽子”的故事,作者讓丟了帽子的熊和偷帽子的兔子四目相對,然而當面對質之后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作者也并未言明。喬恩•克拉森喜歡提供開放性的結局,任憑讀者去猜測和玩味,而小讀者們自會有不同的詮釋,并從中得到“參與故事”的喜悅。
與《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來》相比,《這不是我的帽子》無論人物設置、用色還是語言都更為簡潔。人物只有三個——大魚、小魚和螃蟹,但每個人物的眼神、表情和個性都生動鮮明,令人過目難忘。畫面的背景是大片的黑色——用喬恩•克拉森的話說,黑色讓人感覺到寧靜,并且“大魚的眼睛是這個故事最重要的部分,背景的顏色愈深,魚的眼 睛就會愈明顯。”而那微微搖曳的水草和一串串的白色氣泡,則讓黑色的畫面一下子靈動起來。喬恩•克拉森的確是講故事的天才,他用的是最簡潔的敘事元素,創(chuàng) 造出的卻是最豐富的閱讀趣味。
《這不是我的帽子》是一本有創(chuàng)意、有樂趣的圖畫書,它不刻意強調主題和寓意,而是通過圖畫書獨特的藝術手法,讓孩 子 充分感受閱讀的快樂。日本圖畫書大師松居直認為,圖畫書是一種“文與圖相乘”的藝術——文字所講的故事與畫面所講的故事并非簡單相加,而是和諧交融、相互協(xié)調,共同拓展更為廣闊的敘事空間。《這不是我的帽子》就是一本把“文×圖”的藝術手法演繹得淋漓盡致的圖畫書,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也讓我們觸摸到圖畫書這種藝術形態(tài)的精髓所在。
——信誼編輯部
你怎么知道呢?
每次胡小妹做了什么壞事情,我總能第一時間知道,比方說偷吃了棒棒糖或者巧克力。她總是瞪大眼睛用不可思議的語氣問我:“你怎么知道呢?”我怎么會不知道呢,五歲的她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還叼著吃完的棒子,或者嘴角都是黑黑的巧克力。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卻還要說“是奶奶非要我吃的”,或找出其他各種理由為自己撐腰,企圖逃過懲罰。
只要是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時候吧。就像《這不是我的帽子》里的小魚,明明知道偷帽子不對,明明知道帽子不屬于他,還是想 留 著帽子——“反正他戴也太小了,我戴正合適”。這樣的“小強盜邏輯”,太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了。他們的世界里,只有他們自己,怎么吃到自己想吃的東西,怎么才能一直玩不要睡覺,怎么才能得到那個心心念念的玩具,怎么才能……
那么,怎么才能讓孩子知道是非曲直、遵守規(guī)矩、體諒他人以及其他做人的道 理 呢?一本講“偷東西”的書會不會教壞小孩子?何況書里的小偷不僅偷東西,還強詞奪理,能不能讓孩子看這樣的書呢?懷著試探的心理,我和胡小妹一起翻開《這不是我的帽子》,卻不知不覺被故事吸引住了。小魚說著“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剛剛偷來的”,眼睛向后斜睨著逃走了。接下來,小魚一邊逃,一邊得意洋洋、喋喋不休、自我辯解、自我安慰,大魚則氣定神閑、一路“緝兇”,兩者之間所形成的強烈反差實在是太逗樂了。“大魚早就醒了”、“大魚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帽子不見了”、 “大魚已經(jīng)開始追了”、“小魚快看大魚就在你后面哪”……胡小妹樂不可支,不時插嘴,完全沉浸在故事情節(jié)之中。
讀完之后我問胡小妹:“為什么小魚要偷帽子呢?”她說:“因為他太喜歡那個帽子了,但那不是他的,他不應該拿的。”很好,她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判斷。我想,作者其實從一開始就在引導我們進行道德觀念的討論和教育,只不過他運用了一種反常規(guī)的敘述手法,將小魚的偷竊行為原原本本地展現(xiàn)在孩子們眼前,讓他們看到小魚所有的思緒和行動,最后又以開放的結局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思考、理解、判斷。作者的“說理”是不露痕跡的,卻比強硬的說教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
那么,最后小魚到底怎么了呢?我心里的答案是:小魚偷帽子,被大魚狠狠地揍了一頓,再也不敢了?墒呛∶玫幕卮鹗牵“小魚不會是被大魚吃了吧?肯定不會的,小魚后來就把帽子還給大魚了唄,你看,大魚不是戴著帽子走了么?”
這就是親子共讀的樂趣,我的想法是“做錯事就要懲罰”,而胡小妹的想法是“做錯事只要改正就可以了”!哆@不是我的帽子》好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更清楚地看見鏡中的孩子,也看見鏡中的自己,并實現(xiàn)更深入的交流。
——章曉俊
《這不是我的帽子》媒體推薦:
文和圖都極盡簡潔。黑色的背景極好地襯托了褐色的小魚和海藻,并用一串白色的小泡泡暗示著魚的游動,去除了所有冗雜的色彩,非常精煉,可謂匠心獨運,有趣的故事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笑。 ——美國《學校圖書館》雜志
克拉森真是個說故事高手。他很擅長利用圖像展現(xiàn)文字中沒有說的故事,讓圖文合奏得精采絕倫。 ──美國《出版者周刊》書評
圖 畫中的動物看似面無表情,卻營造出極具戲劇性的張力和令人有點毛骨悚然的幽默?ɡ莆樟瞬贾镁索、故弄玄虛的訣竅,每個細節(jié)都毫不馬虎,成功鋪呈出精 采的圖文合奏,用孩子能了解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說得生動不已。誰知道偷帽子的故事竟然可以是一個精采創(chuàng)作的無底洞? ——美國《書單》雜志
喬恩·克拉森,出生于加拿大,現(xiàn)定居美國加州洛杉磯市。他曾經(jīng)為動畫長片、音樂錄像帶和雜志書刊等繪圖,是一位知名的插畫家和設計師。他曾在夢工廠動畫制 片公司、萊卡動畫公司工作,并為英國廣播公司設計2010年在溫哥華舉辦的冬季奧運會廣告動畫,贏得英國最大動畫獎——影藝學院獎。
2010年,他以《Cats' Night Out》榮獲加拿大插畫獎Governor General's Award for llustration。2011年,《我要把我的帽子找回來》是他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獲得2012年Theodor Geisel Award銀牌獎,成為童書界最受矚目的閃亮新星。2013年更以《這不是我的帽子》獲得美國凱迪克金獎等共計19項獎項。同年,由他繪圖的《Extra Yarn》也拿下美國凱迪克銀牌獎。他成為自凱迪克獎創(chuàng)獎以來,1947年之后,唯一同時拿下金、銀牌雙料殊榮的作家。
彭懿,1958年出生于沈陽。1982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生物系昆蟲專業(yè)。1994年畢業(yè)于日本東京學藝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曾任上?茖W教育電影制片廠編導,報社編輯、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 著有幻想文學理論專著《西方現(xiàn)代幻想文學論》《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讀》、長篇幻想小說《與幽靈擦肩而過》《半夜別開窗》《怪物也瘋狂》《妖孽》等。是中國 研究圖畫書較早的人,著有《圖畫書:閱讀與經(jīng)典》一書。他翻譯了許多外國童話作品,有《安房直子幻想小說》一套六冊。夫人楊玲玲是英語翻譯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