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5-01-11 09:37:05
日前,一名幼兒家長在網(wǎng)上求助說,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動手嬉鬧,不僅被抓傷,還被老師“罰站”,受了不小的委屈。后來經(jīng)調查,是老師錯怪 了這個孩子。在事后如何進行處理上,該家長很是糾結:“如果老師不道歉并糾正其錯誤行為,我怕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但如果要求老師道歉,又擔心以后會給 孩子‘穿小鞋’。我該怎么辦呢?”
認錯無礙“師者尊嚴”
老師犯錯,尤其是錯怪孩子時,應當現(xiàn)場道歉,可以及時消除對孩子的負面心理影響。且不說到了初中高中階段,孩子已經(jīng)具有了很強的自尊心,老師錯 誤批評而且拒不道歉,很可能讓孩子走向逆反。即便在幼兒園階段,幼兒也渴望獲得正面評價,一旦被錯怪,受委屈的同時還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一句道歉,對 老師來說很簡單,對孩子來說卻是“如釋重負”,能夠幫助其放下包袱,恢復自尊與自信。
不少老師認為,當眾向孩子認錯有損為師的尊嚴和權威,以后學生更難管。但其實,老師以平等的心態(tài)與孩子相處和交往,很多時候比老師“高高在上” 的傳統(tǒng)模式更有效。市北高中數(shù)學特級教師金榮生深受學生喜愛,他的秘訣很簡單,就是“千萬別在學生面前裝權威”。以前,教師是知識的化身,具有很高的權 威,但如今很多方面學生已經(jīng)超過了老師,老師再“裝”,板起面孔拉開距離,學生哪能服氣?老師勇于認錯、積極改進不足,這種態(tài)度反倒更容易贏得學生認可, 有助于提升師德修養(yǎng)和權威。
教育是老師傾心育人的工程。教學水平高低固然影響老師的“人氣”,但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對學生的情感投入,更能影響學生一生。善于與學生和家長互 動、多傾聽學生和家長的心聲,老師才能更理解學生、走入學生內心;勇于接受學生和家長的批評,大氣包容、虛心改正,老師才會成為學生從善如流的高尚人格之 師。
管教不能“因噎廢食”
今天的師生關系強調平等和諧,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利。但是,不能因為部分家長“過度維權”,小題大作要求老師給孩子道歉,而導致教師放任學生不敢管,“因噎廢食”影響孩子成長。
記者在不少學校采訪時,常聽到教師傾訴苦衷:現(xiàn)在的孩子批評不得,有些小事批評孩子說了幾句“重話”,孩子就受不了、家長也不滿意。一名高中教 師說,一次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進行斥責:“上課時不要聊天,如果要說話,請到教室外,不要影響其他同學。”不料第二天家長就上門,以罰站和侮辱孩子為 由,請校長開除這位老師。許多教師無奈地說,如今的獨生子女都是寶貝,家長一旦“過度維權”,容易讓師生關系陷入尷尬。
家長動輒到學校理論、要求老師給孩子道歉,容易導致老師不敢管學生、不敢批評教育學生,繼而放任學生。為此,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將批評教育作為一種職業(yè)權利規(guī)定下來,以保障教師的地位和權益,扶持教師承擔教育責任和義務。
掌握好批評尺度,是每位教師需要修煉的“內功”,也是避免師生和家校矛盾的重要能力。孩子即便犯錯,老師也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維護學生自尊為前提,多用建議而不是下命令等。這樣的批評既能避免孩子和家長的對立情緒反彈,又能“入耳入心”,真正讓孩子受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