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 2015-01-30 18:04:53
家有學齡兒童,應該何時入學,尤其是孩子9月之后出生的,面臨幼升小幾乎都會遇此問題。我國現(xiàn)行規(guī)定的入學年齡為6周歲,但不少家長主張讓孩子“早點起跑”,想出各種辦法把5歲多的孩子往小學里“塞”。與此同時,主張“到什么年齡干什么事”的人也不在少數。
5歲還是6歲?這是個問題。記者多方走訪,發(fā)現(xiàn)主張5歲入學者幾乎都是年輕的父母,而反對者多是教育工作者。
贊成: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白領王嘉希的女兒今年4歲,但她已開始為女兒明年上學鋪路。王嘉希生在10月,因當時國家規(guī)定7歲入學,王嘉希將近8歲才踏進小學校門,比班上 年齡最小的同學大了快兩歲。“人家在6歲學到的東西,我到8歲才學,差距在起跑之時就拉開了。”因此,王嘉希堅決不讓女兒步自己后塵。
一路趕早,是不少年輕父母的共識。供職于電力公司的于晶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5歲孩子的學習能力完全能適應一年級學業(yè),所以她打算讓5 歲的兒子提前上學。于晶說:“早上學,早畢業(yè),早就業(yè),什么都比別人早一年,機會自然更多,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就是這個道理。”
光谷一家藥企的部門主管楊先生說,由于沒有老人帶孩子,女兒兩歲就上了幼兒園,5歲不到就大班畢業(yè);原打算讓孩子再上一年大班,可女兒不愿意“留級”,只得四處活動,提前把孩子送進小學。
反對:拔苗助長不應提倡
部分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師們則意見一致:不提倡孩子5歲入學,建議家長尊重孩子成長規(guī)律,不要拔苗助長。
武漢常青陽光幼兒園園長張葵認為,幼升小最合適的年齡應是6至7歲,幼兒心理、生理在五六歲形成分水嶺,6歲大體上能完成由幼兒向學童過渡的過 程,孩子自身也開始具備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而5歲的孩子心理發(fā)育、腦部發(fā)育均處于相對不成熟狀態(tài),此間入學,大部分孩子會感覺吃力,從而產生自卑、孤立 情緒,最終導致不合群,影響心理健康發(fā)展。
對此,武漢市育才二小教師丁潔頗有感觸。她認為,傾向于早一年上學的家長,大多認為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但小于6歲和大于6歲的孩子相比,差別不在智力而在行為習慣和自理能力。
丁潔介紹,從行為習慣來說,年齡小的孩子由于骨骼、肌肉、韌帶、力量的發(fā)育狀況,寫字效率普遍不高,要想跟上全班的節(jié)奏,勢必付出更多努力。從 自理能力看,不足6歲的孩子比較“糊涂”,干什么事都得老師、家長提醒,就連上廁所這樣的事都記不住,有的孩子下課光顧著玩,上課后急著去上廁所。
如果因為行為習慣和自理能力差“拖后腿”,孩子很可能會受到學習失敗感的困擾,長此以往產生厭學情緒,“提前一年,也許誤了一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