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教育 2014-08-05 15:11:10
為什么一些教育任務要被擠在課堂嚴格限定的時間中,而有些則要被帶回家,占用學生寬松的個人時間和與家人交流的時間?
為什么我們會認為標準化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讓老師在課堂中講課,學生回家獨立做作業(yè),能夠最有效地利用老師的技能?要知道,學生在家中做作業(yè)時,老師無法在他們身旁答疑解惑。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并滿足政府的各項要求,老師們往往沒有時間與學生在課堂上一起討論作業(yè)。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我們不對作業(yè)進行回顧和討論,那么布置家庭作業(yè)又有什么意義呢?
以上問題才是我們應該提出的——這些問題審視了我們長久以來認為理所當然的教育習慣和教育前提,這也無疑對我們現存的教育體制發(fā)出了挑戰(zhàn)。
上面的一系列問題看似簡單,甚至有些重復,但實際上,這些問題反映出了人們看待作業(yè)的矛盾觀點以及一些錯誤的看法:為什么作業(yè)必須要在家里完成呢?
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認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以及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另一些人會認為這樣做是為了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對于這兩種說法,我表示贊成。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實際上,父母也應該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事實上,我們如今已經擁有許多更好的方法來吸引父母參與了。
即便不是大多數,也仍有許許多多的家庭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家庭成員很難聚在一起,相聚的時間也因此變得非常寶貴。越來越多的母親也加入了全職工作的隊伍,父母每天將在工作上和通勤途中花費大量時間;而孩子則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多的干擾因素,沉浸在所謂的“社交”媒體之中。但頗具諷刺的是,這種社交媒體反而讓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少,因為人們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敲鍵盤上。除此以外,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變,越來越多的高等學科被納入了K-12的教育計劃之中,面對這些變化,很少有父母有能力解答孩子做作業(yè)時遇到的所有問題。
于是,我們不禁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一起做家庭作業(yè)難道是家人聚在一起的最好的方式嗎?研究的結果與此正好相反。美國密歇根大學曾開展一項大型調查,他們得出的結論顯示,如果希望孩子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并且孩子能夠做到行為得體,那么起決定作用的并不在于花費多少時間陪孩子一起做家庭作業(yè),而取決于家庭聚餐的頻率和時長。其實只要仔細想想我們就會明白,這個結論并不令人意外。當全家人坐在一起互相溝通時,當父母與孩子交換想法并展現出對彼此的關心時,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收獲價值觀、動力以及自尊感。簡而言之,這些特質和生活態(tài)度會促使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并在學習中做到專心致志。這些要比僅僅做家庭作業(yè)重要多了。
家庭作業(yè)有一個副作用,雖然并非在計劃之中,卻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和接受。傳統(tǒng)的家庭作業(yè)實際上造成了諸多不平等。就這一點而言,它不僅有悖州政府指定的教育目標,而且與公平二字背道而馳。如果說父母能夠為孩子答疑解惑,那么父母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自然占據著很大的優(yōu)勢。即便父母無法給予直接的幫助,那些家中藏書無數而且家庭成員都是知識分子的家庭也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如果孩子來自單親家庭,或者父母本身已經在超負荷工作,那么孩子放學后很可能要打工或者做家務,但有錢人家的孩子可能就無須面對這些瑣事。簡而言之,從教育角度講,作業(yè)實際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非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導致富人越來越有富有,而窮人則越來越貧窮。
既然家庭作業(yè)有這么多弊端,那為什么人們還將它視為教育的必需品呢?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很多人認為家庭作業(yè)反映了現行教育模式的優(yōu)點。但在我看來卻恰恰與此相反,作為教育必需品的家庭作業(yè)暴露出了課堂教學的種種弊端與缺陷。正是因為在學校學得不夠,學生回家才要做作業(yè)。那為什么在專門用來學習的時間里,學生會學得不夠呢?這是因為標準化的課堂教學,也就是以講課為主、對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都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實際上事倍功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