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晚報 2014-07-23 16:14:23
隨著二胎政策松動,很多家庭有了二胎的準備。重醫(yī)附屬兒童醫(yī)院心理科主任梅其霞教授認為,除了經(jīng)濟條件上的準備,父母自身和第一個孩子心理上的準備更為重要。
最佳年齡——大孩5歲左右為宜
梅其霞建議,最好等大孩子5歲左右再要第二個孩子。
她介紹,0到2歲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這個時候如果有了第二個孩子,和第一個孩子的信任還未建立起來,就可能出現(xiàn)危機。3到6歲的孩子,不僅心理上成長到一定階段,自理能力也提高了,父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去照顧小孩子。
自我調(diào)整——自己要愉快地生
梅其霞說,有的媽媽并不愿意生二孩,但老人想要、丈夫想要,最后妥協(xié)了,懷孕期間情緒不好,可能導致腹中胎兒發(fā)育不好、性格不好等問題;另一方面,第二個孩子出生后,媽媽出現(xiàn)產(chǎn)后抑郁,必然會給兩個孩子都帶來心理上的影響。
事前溝通——要征得大孩同意
生二孩前,父母通常都能做到征求大孩的意見。但是,孩子才幾歲,怎么才能知道是否真的愿意有個弟弟妹妹呢?
梅其霞說,父母要注意觀察大孩是否喜歡與人分享,是否對父母過度依戀等,要先化解大孩身上的不良情緒。
同時,要多給大孩傳遞“有個弟弟妹妹是很幸福的”信息,帶他接觸一些正面案例,讓他感受到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快樂。父母還要告訴大孩,以后爸爸媽媽老了,如果多一個弟弟妹妹,就有兩個人照顧,減輕他的辛苦。
獨立培養(yǎng)——盡早讓大孩分床
生下第二個孩子,馬上讓大孩分床睡?這么做,大孩肯定認為有了弟弟妹妹父母就不要他了。因此,懷二孩之前,要嘗試和大孩分床睡,讓他知道分床是上學、長大的必經(jīng)之路。
感情培養(yǎng)——讓大孩幫帶孩子
生第二個孩子之前,可以讓大孩和你一起準備嬰兒用品;懷孕期間,可以讓大孩對肚子里的弟弟妹妹唱唱歌、說說話;生下二孩后,多和大孩交流,引導他:“弟弟不會走路講話,這么弱小,我們一起幫幫他好嗎?”這些方法,可以培養(yǎng)兩個孩子的感情,也能增強大孩的責任心。
合理分配——愛撫大孩多一些
梅其霞說,有兩個孩子的父母,生活中要一碗水端平。日常照顧上、時間上要合理分配,可以向大孩傾斜一點。比如回到家,首先給大孩一個擁抱,如果有什么問題,先把他的問題解決好。然后,再帶著大孩一起去照顧弟弟妹妹。
家庭環(huán)境——不說過激威脅話
“你不聽話,你看弟弟就比你聽話,不要你了!”“姐姐這么聰明,你這么笨,你到底是不是我生的?”這些充滿威脅、歧視的話,絕對是一大禁忌。
梅其霞說,父母一句話可能影響孩子一生,家里帶孩子的老人、保姆同樣不能說過激、威脅的話,更不能對孩子歧視。兩個孩子稍微大點了,家長最好不要當著兩人的面表揚其中一人,也不宜只批評其中一人,更不要把兩個孩子拿來做比較。
認清孩子性格對癥下藥
第二個孩子出生,多多少少會給第一個孩子帶來影響。由于每個孩子個性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也有所不同。梅其霞教授建議,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的不同性格做一些教育和疏導。
自我中心型
這種性格的孩子,有了弟弟妹妹后,可能表現(xiàn)出逆反、發(fā)脾氣、不配合。
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應盡早調(diào)整他的性格。一方面,可以邀請小朋友來家里玩,鼓勵他把好吃的、好玩的分享出去。另一方面,帶他參與一些有競爭性的游戲,讓他學會承受挫折。此外,還要延遲滿足他的要求,比如,他想要買一件衣服,你答應第二天買,讓他學會等待。
膽小被動型
這類孩子平時很依戀父母,有了弟弟妹妹后,通常會表現(xiàn)出更幼稚、更依戀。
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要盡早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分床睡、整理床鋪、洗碗等,培養(yǎng)獨立性。此外,多帶他參加集體活動,積極與外界接觸。
聽話順從型
有了弟弟妹妹后,這類孩子可能過于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敢表達,痛苦往肚里吞。
針對這樣的孩子,建議父母教育方式要靈活,平時多讓孩子發(fā)表意見,鼓勵他大膽表達,還要多和他談心交流。
暫時失落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比較多。有了弟弟妹妹后,心里有些不愉快,有的會說出來,有的會通過行為表現(xiàn)出來。發(fā)現(xiàn)苗頭后,父母要多觀察,多交流,但不必過度緊張。如果他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適當加以引導,這種失落情緒很快就會過去。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