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 2014-06-25 16:42:52
補充的前言:
寫這個文章是因為6月19號下午接到建華的錄取短信,當時我的眼淚都要出來了。于是覺得應該寫點東西給自己這7年一個紀念,也是一個交代。我主要想記錄的是我家的經歷,兩個大學畢業(yè)后來北京奮斗的80后的真實經歷。所有的判斷都源于我淺薄的見知,而且教育本就是一家一個樣,所以我不能說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我給孩子選的路是合適的。我僅僅是記錄,而已。
正文
我和老公算是新北京人吧:他的工作單位解決了北京戶口,我還十年如一日暫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孩子的出生有點突然,不過還好,07年孩子的戶口已經可以選擇隨父或者隨母了,少了太多太多麻煩。
那個時候,我以為女兒是北京戶口,一切都不用操心----我們04年買的新房,當時開發(fā)商承諾引進“某師大附屬小學”。
女兒0歲至2歲這段時間,通過和鄰居、同事的聊天,我才慢慢意識到我想得太簡單了。以下是當時一些信息:
首先,小區(qū)配套的幼兒園和小學遲遲沒有出現(xiàn);
其次,我們單位有很多外地調來北京的同事,孩子是外地戶口,所以都去了建華實驗學校(然后升入十一高中),高考成績都非常好,基本都去了清華北大,最差的也是復旦;
最后,讓我下定決心脫離石景山教育的是一個同事女兒的遭遇:她是石景山區(qū)的三好學生,小升初成功考入海淀區(qū)某重點初中,回來卻后跟她媽媽哭訴,軟硬件差距都太大了,她好吃力!
基于很多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我得出一個判斷:石景山的教育很差,如果小學留在石景山,初中即使考到海淀也更費力;不如小學就去海淀算了!
這個判斷在現(xiàn)在看來是多么理所當然,但對當時的我們來說,在北京沒有任何親人、朋友,沒有任何消息來源,沒有任何借鑒經驗,真心不易!
我又分析,今后肯定會越來越嚴格,如果小學不去海淀,初中很有可能再也去不了(膜拜自己一個,四年后的今天果然如此)。而我們既沒有錢也沒有權,還不認識人,那些公立重點小學沒戲,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私立學校,尤其是建華。
。ㄒ唬┑谝淮闻
大約在09年初,我上建華實驗學校的網站,發(fā)現(xiàn)正在大興籌建“十一建華實驗幼兒園”,于是迅速去實地考察。
一是以為上這個幼兒園可以優(yōu)先上建華小學(當時剛開始招生,老師也有往這方面引導);二是這個幼兒園確實環(huán)境非常好,后來的教學體驗也非常好。所以,雖然這時候女兒才2歲,幼兒園也還沒有全部建好,我就預交了一年的學費。不得不說太明智了,因為一年后交贊助費都進不去了。
從我家/單位到幼兒園,單程30公里。也就是說,我和老公每天要在路上跑120公里。7點以前出發(fā),女兒第一個到幼兒園,我們8點過到單位;17點以前出發(fā),女兒最后一個被接走,我們18點過到家。我不知道那一年我們是怎么堅持過來的。
一年以后,幼兒園改口不承諾可以上建華小學,于是這樣的奔波也毫無意義了。我們選擇換了一個近一點的私立幼兒園。第一次努力失敗。
。ń裉觳胖,建華幼兒園一個班的孩子去考建華的小學,沒有一個考上的。)
。ǘ┑诙闻
為了把女兒的前途把握在自己手中,我惡補了很多教育方面的知識,力求“媽媽多費心,女兒少費力”。
3歲時,我為她選擇了東方之星思維訓練課,每周三晚上兩個小時,四年時間風雨無阻。這是我為她選擇的唯一一個對幼升小考試有直接作用的早教班。大概兩三年后,小學入學考試開始流行思維題。女兒是一級一級慢慢學來的,比集訓的孩子應該更有優(yōu)勢。其實思維訓練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學習方法。我覺得,對于3歲的孩子,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3歲是語言學習的窗口期,為了讓英語對她來說僅僅是一門語言,我送她去學英語。我看中英孚的師資,中教外教都是通過全球教育資格認證的,并不是隨便一個會說標準英語的人都可以教孩子。雖然女兒還不會說太復雜的句子,但她的發(fā)音非常完美,而且敢說。我的目的達到了。
幼兒園這幾年,體育活動參加了不少,從輪滑、游泳到壘球、乒乓球。而且,基本是每天早晨,我們一家大人輪著陪女兒去爬山、跑步。女兒是多病的過敏體質,現(xiàn)在終于好多了。
三四歲的時候捏陶藝(其實就是玩兒泥巴),五六歲的時候畫兒童畫,她都很喜歡;六歲以后還學了書法,現(xiàn)在描紅已經像模像樣了。
我其實特別不想她學鋼琴,因為我不會,而且我見過別的孩子學琴太辛苦了。所以4歲的時候,女兒求我想學鋼琴,我讓她學了音樂基礎,想的是大點了學啥都可以用上;5歲的時候女兒又來求我要學鋼琴,我還是沒同意;直到5歲半,她特別堅定地說想學,她姥姥也答應陪著她練。試了一次課,女兒就不走了;兩個月之后,我們家買了一架鋼琴。一年半考四級,進度還是可以的。我經常跟她講,不想學就算了,于是她比我著急。
芭蕾是我希望她學的,因為女孩兒嘛,形體儀態(tài)很重要。結果學了四年芭蕾,小家伙跳的完全是民族舞范兒,最近正發(fā)愁怎么辦。六歲以后還給上了一個口才班,繞口令說了幾個月,現(xiàn)在口齒清晰多了。
小結一下,這么多課外班其實分為兩類,絕大多數是搞著玩的,比如體育運動、陶藝、兒童畫、芭蕾、書法、鋼琴;少數是對書本學習有幫助的,比如思維訓練、英語、口才,而且都是從游戲中學習。其實現(xiàn)在孩子的早教早就不是讀死書、死讀書了,而且孩子們本就要終身學習的,幫助女兒從小快樂學習,是我能為她做的不多的事。
女兒的老師說她小小年紀已經有學霸氣質了,有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并且不怵考試,我覺得是比學到知識更大的收獲。
。ㄈ┑谌闻
我家女兒是07年9月出生的。
我自己就是提前一年上學的,也希望女兒能提前一年上學,當班上的小妹妹。所以從幼兒園到課外班,她都是跟著大一點的孩子上課的。13年幼升小,我給女兒報名去參加了建華的考試。雖然小一歲,她還是通過了考試,我覺得就是從小思維訓練課的成果。
我們單位某人據說認識建華的招生老師,所以我們給了他一些活動經費,幾千塊錢,讓他幫忙想想辦法。結果。!還是一個單位的同事啊,居然拿了錢不辦事,還一直拖著不給回話。我也算是得了教訓,呵呵。
后來又找了別人去問問,才知道有個什么登記系統(tǒng),年齡不到不能錄入,也就不能分配學籍。
提前一年入學的夢想破滅了!我又失敗了。
。ㄋ模┳罱K的成功---背景介紹
2014年幼升小,女兒已經快7歲了,不能再失敗了。2013年下半年,我面臨的狀況是:
這么多年過去了,小區(qū)的小學終于建好了,“某師大XX實驗學校”。是師大附屬小學,就是多了“XX”兩個字就不值錢了。而且,在五環(huán)邊上噪音大不說,根本沒有活動的操場。
我們家的收入決定了學區(qū)房與我們無緣,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房價,哪怕買三五十個平方都是不可能的。
我選學校,最看重的是學風。我家女兒不是不需要成績多好多好,但一定要陽光、積極、上進,快樂。看著路邊等公交車的初中生,走在路上那種灰撲撲的感覺,勾肩搭背的風氣,我真的不想自己女兒也這樣吊兒郎當、毫無生氣。而且這個區(qū)的高中生,據說一個半也沒幾個能上大學的,更不用說985或者211。
未來越來越明晰,小升初的壓力正在逐步下移,幼升小越來越激烈。這時候我們已經在北京認識一些人了,西城區(qū)教委、總裝負責共建的政委等。但我并沒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別人身上,采取了極為保守的“公立+私立,私立為主”的策略。
補充一句,從女兒2歲起,我就一直在告訴她,因為咱們家附近沒有好的小學,所以她以后只能讀寄宿學校。用了四五年時間,女兒從不了解到不愿意,到后面完全接受,而且做好了全部準備,F(xiàn)在她可以自己扎辮子、穿脫衣服鞋子、整理床鋪、根據天氣加減衣服、多喝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