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網(wǎng) 作者:王智韜、張晶晶 2014-05-06 15:25:44
我兒子才上幼兒園中班,就能認識一千個字了!”“我家閨女在幼兒園里學了不少英文單詞,都快趕上二年級小學生的水平了!”“那個幼兒園比較好,他們承諾三歲之前教會孩子兩千個字。”在一些家長周圍,我們不難聽到這樣的談話。在市區(qū)的不少幼兒園,幾歲的孩子卻要用腦熟記英語、語文、數(shù)學、唐詩……大量游戲的時間被占據(jù)了,幼兒園儼然成了一所“準小學”。近日,在科爾沁區(qū)幼兒園結對幫扶啟動儀式暨第五期園長培訓會議上也明確指出,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現(xiàn)象。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專業(yè)碩士、國家級學前教育管理師史麗杰憂慮地表示,幼兒園“小學化”教育嚴重背離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無異于揠苗助長。
過度認字、大量背誦,幼兒園課程超負荷
日前,市民王女士家5歲的女兒西西總是悶悶不樂,每天早晨上幼兒園成了西西和全家的大難題,“她總是今天說肚子疼,明天說頭疼,后天哭鬧著不去,其實在幼兒園能學到好多知識,自從女兒上了中班后,能認識四五十個漢字,超市標簽上的價錢也能看懂,還學會了簡單的加減法?赡芤驗椴辉敢鈱W習,才每天找借口不去幼兒園。”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特意為女兒選擇了一所學知識比較多的幼兒園,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學,如果自家孩子不學,上小學肯定跟不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王女士這樣想法的家長并不在少數(shù),而應家長要求開設識字、英語等課程的幼兒園也不少。在城區(qū)一家民辦幼兒園,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幼兒園小班就教孩子握筆寫字了。“孩子不僅要學習識字,還要學寫字、英語、美術、兒歌等課程。在我們幼兒園畢業(yè)的孩子,認的字都比較多,‘幼升小’也有很大的優(yōu)勢。”該工作人員說。記者在市區(qū)另一家幼兒園看到,為了突出幼兒園的特色教育,該幼兒園甚至還開設了奧數(shù)課和速算課,任課老師告訴家長,學習這些運算方法可以開發(fā)孩子的大腦。“孩子跟著學有好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都附和著說。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幼兒園“小學化”現(xiàn)象多出在民辦幼兒園,目的就是迎合家長、吸引生源,而并非科學地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
加開課程是為迎合家長、吸引生源
幼兒園教育為何“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對于此問題,幼兒園也有自己的“苦衷”。一家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告訴記者,據(jù)其了解,目前全市四分之三的孩子都就讀于民辦幼兒園,而家長送孩子進民辦幼兒園的初衷就是要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一般家長到幼兒園來咨詢,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幼兒園都教孩子學什么?’開設的課程太少,讓孩子做游戲的時間太多,家長會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和學費,我們改變不了家長的觀念,也沒有辦法。”該幼兒園老師說。一家民辦幼兒園的園長對記者說:“我們以前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家長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學的知識太少,和其他孩子有差距,就認為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不好,還會給孩子轉園。”該園長還表示,現(xiàn)在各個幼兒園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不開設一些專業(yè)的培訓課程,很難吸引到生源,幼兒園就很難辦下去了。對于幼兒園“小學化”辦學,家長也有話說。“如果在幼兒園不好好學習基礎知識,上小學后根本跟不上老師講的進度,因為一些小學老師都了解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的知識,有很多基礎的知識都是一帶而過講的,你的孩子基礎不好,就被其他孩子落得遠遠的。”在城區(qū)工作的馬先生說。
幼兒園“小學化”擾亂了教學計劃和進度
漢字500多個、英語單詞100多個,還會張口就來的珠心算……孩子會得多,使得很多幼兒家長引以為豪,殊不知,這樣的教法已經(jīng)扼殺了孩子們學習的天性,過早的“小學化”學習已經(jīng)讓孩子們失去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更無從談起。提起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通遼市明仁小學的老教師高路表示,很多在小學一、二年級表現(xiàn)突出的孩子在三年級就出現(xiàn)了學習“跟不上”的現(xiàn)象。“后來經(jīng)過我們的調查發(fā)現(xiàn),主要原因就是一部分孩子在幼兒園學的東西太多了,小學應學的知識,幼兒園老師都提早教了。到三年級課程有點難了,學習能力的差別就顯現(xiàn)出來了,不少學生還出現(xiàn)了厭學的情緒。”高路老師說。記者了解到,由于幼兒園所教授的內容不同,小學教師很難因材施教,擾亂了小學正常的教學計劃和進度,給教學秩序帶來諸多不便。“不少幼兒園教師缺乏專業(yè)性,傳授的知識也參差不齊,不正確的教學方式反而“先入為主”,孩子們到了小學很難糾正錯誤的學習方式,這也讓我們特別煩惱。比如學生英語口語發(fā)音不準,糾正一個學生比教一個不會的學生還難。”一位小學老師無奈地說。
學前教育工作者
杜絕幼兒園“小學化”,家長要給力、部門要發(fā)力
“挺著肚子聽胎教,花高價進補習班”,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謂想盡辦法。其實,如果真的有那么一條所謂的“起跑線”,決定起跑線的一定是父母的育兒觀念和自身素養(yǎng)。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專業(yè)碩士、國家級學前教育管理師史麗杰認為,如果想讓孩子有能力去競爭,在學前教育階段家長更應著重培養(yǎng)孩子觀察、表達、與人交往以及自我信心和約束五種能力。興趣是引導孩子學習的第一步,孩子還沒有真正進行學習就產生厭學情緒,這是家長最不應該做的事情。“你刻意地對孩子輸送一些數(shù)字知識,不如讓他們融入到生活的角色里,比如有一些幼兒園開設的角色扮演類游戲,讓小朋友扮演醫(yī)生、售貨員、消防員等角色,這樣孩子們在做游戲的同時既學會了數(shù)字運算、學會了與人溝通,也學會了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史麗杰說。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個小學入學前的考試以及面試,飽受家長詬病。很多家長坦言,孩子在幼兒園雖然接受了良好的學前教育,但是現(xiàn)實情況是有不少小學入學面試都要求學生的識字能力和算數(shù)能力,為了讓孩子去一個教學條件好的小學,還要帶孩子參加學前突擊班。不少家長都表示,幼兒入小學不能以誰認識的字多、誰的算術能力強來作為評判標準,而應該看重孩子們的個性、想象力和表達能力。不少家長也坦言,相關管理部門應對小學入學面試進行改革,制定真正適合測試學前孩童能力的面試,從政策上引導學前教育良性發(fā)展。
教育部門
讓幼兒園回歸教學本位,還孩子童真
“幼兒學習能力過早被透支,容易造成學習浮躁、注意力不集中,出現(xiàn)‘一聽就會,一考就錯’的現(xiàn)象,由此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養(yǎng)成不好的學習習慣,也很難讓孩子養(yǎng)成學習的獨立性,這種幼教模式下培養(yǎng)的孩子,需要陪讀才能進行學習,小時候家長陪讀,長大了上補習班、找家教,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學習并不是他的興趣,而是他的任務,這樣最終傷害的還是孩子。”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專業(yè)碩士、國家級學前教育管理師史麗杰認為,過于強化幼兒知識性教育,會扼殺他們天真爛漫的個性,不利于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和訓練,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更無從談起。因此其建議幼兒教育應淡化應試功利性,讓幼兒教育回歸純真本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史麗杰的這種想法與科爾沁區(qū)教育局幼特股股長張麗紅的想法不謀而合。張麗紅表示,學前教育需滿足學前兒童的生活、安全、衛(wèi)生保健的特別需要,幼兒園的課程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游戲為基本形式,開展豐富多彩、富有創(chuàng)意的學前教育活動,促進學前兒童身心和諧發(fā)展”。但是現(xiàn)在很多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存在著師資不足、教學目標不明確等現(xiàn)象,為了生存迎合家長,顧及的不是如何提升孩子的素質培養(yǎng),而是滿足家長應試教育的意識。為此通遼教育系統(tǒng)一直在努力,引導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通過市區(qū)幼兒園與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結對幫扶等形式,捋順教學關系,撥正教學理念,為孩童在學前教育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培養(yǎng),為未來學習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