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分網(wǎng) 2012-06-21 17:08:20
再過一個暑期,準小學生們就要走入校園,成為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了。在班級中,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團隊的意識,這樣才能更快的融入集體。缺乏團隊意識的孩子,即使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具備了出色的技能,但缺乏他人的幫助,還是無法與他人合作。那怎樣才能讓他們能夠進入集體呢?
集體活動是孩子與集體形成的紐帶應該是,或者運動,或者游戲。孩子在集體活動中體會到快樂,體會到完成整個活動的成就感,滿足感。他就潛意識會明白,集體有這樣的快樂,能在集體里實現(xiàn)這樣的價值。那么,如果一個孩子畏懼集體,孤僻,那怎么辦?具體方法有很多。比如,他不跟小朋友玩,那總能跟父母玩吧。家長可以和他一起玩互動游戲,比如踢球,至少需要兩個人踢,兩人傳球,配合,他踢出感覺,明白集體活動有跟獨自玩不一樣的快樂。然后有一天爸爸沒空了,叫他試著跟別人踢,慢慢地適應和他人的互動交流,慢慢地讓他喜歡集體活動,慢慢地送到小朋友的活動里。可以一步步地來,循序漸進,慢慢改變他對小朋友的成見,體會集體的快樂,融入集體。這是對于孤僻,怕生的孩子。
團隊精神的核心并非只是混在小朋友堆里一起玩,混進去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貢獻能力、尋找快樂。必須讓孩子在團隊里活動里出力,并且去肯定成果,讓他明白,自己出的力幫助團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得到肯定,自己也感到滿足。比如說,孩子參加了學校的植樹活動,對孩子來說,可能只是隨大流走過場,去玩一玩。但是如果回來后你問他今天種了幾棵樹,你們班種了多少,告訴他你們班種的這些樹,以后會成為一片樹林,對綠化起到很大的作用,能改變這一地區(qū)的風景。他會大吃一驚,沒想到自己和自己團隊做的事情會有這么大的價值。也許在以后的集體活動,他會變得非常自覺,也變成活動的積極分子,明白自己所做的價值。如果你責怪他,怎么參加活動把衣服弄這么臟呀,一身汗呢。他對集體活動就會困惑,參加什么事就會出工不出力,這種人很難能夠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事業(yè)。
首先,要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家庭,實際也是一個小小的集體。在這個集體中,父母決不能因為孩子小而把他放在不應有的位里上。馬卡連柯曾經(jīng)說過:“家庭如果喪失了集體的特性,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喪失它在進行教育和幸福方面的意義。”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父母應該事事處處使孩子懂得,在家庭這個集體中,無論哪一個成員,都既有享受的權利,又有盡義務的責任,不允許只顧自己而無視別人。要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關心體貼自己的爺爺、奶奶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然后進一步啟發(fā)孩子把關心、同情的范圍擴大到周圍的人。使其逐漸明白,不能只享受大人的關懷、照顧,面且也有義務去關心、照顧別人。如果從小把孩子捧到不適當?shù)奈恢茫枚弥,不僅不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集體意識,反而還會滋長唯我是從的自私、高傲的心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