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1-04-12 11:31:26
寄養(yǎng):孩子無法逃避的災難
前面幾個孩子的故事雖然令人痛心,但似乎還有希望,但是小蓮則永遠地離開了,同時把她的痛苦留給了對她日思夜想的父母。
“媽媽——”幾年前的一個夜晚,在沱江邊上,隨著一聲無望的呼喊,十四五歲的小蓮投入了河中。
第二天趕到河邊的姑母非常驚訝。“給她錢花,給她書讀,她為什么會想到死呢?”
小蓮5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把她扔給姑母到外地打工去了。后來父母離婚,小蓮判給了爸爸,母親從此就沒有了音訊。
姑父姑母兩人平時要照顧店面很少有時間跟小蓮溝通。
沒有父母關注的孩子就像沒有養(yǎng)分滋養(yǎng)的小樹。漸漸長大的小蓮開始強烈地想念媽媽。
一次小蓮給爸爸打電話時提到了媽媽,沒想到爸爸僅拋下了一句“她死了”,就掛斷了電話,留下小蓮一人在電話亭里淚流滿面。
寂寞蒼白的日子她喜歡上一個男生,但是剛和那個男孩一起,小蓮就發(fā)現(xiàn)他跟另外一個女孩在林蔭道上散步。
見不到母親,父親的關切只有聲音,自己喜歡的人又移情別戀。小蓮開始產(chǎn)生幻覺,她常常對鏡自語。小蓮也曾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找了學校的心理老師,但是,當她第二次進入心理老師辦公室時,她被直接叫到了政工室問話。
自那以后,她不再與同學說話,回家也不理人。
現(xiàn)實中還有很多孩子像小蓮一樣,每天經(jīng)受著思念父母的痛苦。這種現(xiàn)象不僅發(fā)生在農(nóng)村,在一些大城市,也有不少年輕的家長在生孩子之前,根本沒想清楚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他們把孩子看成一個小肉團,生下來就扔給保姆,或者將“這團肉”放到姥姥家奶奶家。到孩子該上學的時候再接回來。
這是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另一個誤區(qū):重少年輕童年。
案例:一個孩子從1到5歲換了5個監(jiān)護人。孩子長大后,跟家長關系不好,跟同學的關系不好,跟同事關系不好,結婚了跟愛人關系也不好。
專家認為,剛出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母嬰連接。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里,媽媽要跟孩子建立這種緊密的聯(lián)系,這樣的孩子以后就好教育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