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晚報 作者:熊丙奇 2010-10-08 09:38:57
幼兒園“小學化”,已不是什么秘密。幼兒園之所以“小學化”,普遍存在于政府和幼兒園辦學中的一種說法是,“為了迎合家長心理”。家長為什么有讓幼兒園上小學課程的心理?眾所周知的是“幼升小”擇校的壓力,前不久有媒體曝出,有的小學招收新生的題目,大學生也做不出?梢哉f,只要“幼升小”的選拔、競爭存在,家長的這種心理就難以消除。
幼兒園為何要“迎合”家長的心理?這就要分析幼兒園的辦學模式了。我國學前教育為非義務教育,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是保障學前教育的主體,作為民辦教育機構,為了生存、發(fā)展,必然要考慮市場需要,否則就要被淘汰出局。——雖然各地都傳出“天價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但是,“天價幼兒園”多是針對“辦學質量高”的幼兒園,而所謂的辦學質量高,往往是“小學化”程度高、畢業(yè)幼兒在升入名校時表現(xiàn)佳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將帶動整個學前教育的風氣。
這些問題,不是一紙禁令就能解決的。事實上,拋開禁令治理不了小學教育資源不均衡,“幼升小”競爭不說,政府部門出臺針對學前教育的禁令,也是值得商榷的。一方面,學前教育機構,也有辦學自主權,政府發(fā)布禁令,要求學校不能進行怎樣的教育,涉嫌侵犯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將影響學前教育機構的特色;另一方面,對于民間資金占主體(大約90%)的學前教育,政府需要營造的是公平競爭的辦學環(huán)境,加強資金扶持與辦學指導,而不能以所謂“一票否決”的行政禁令,增加政府手中的權力,同時給學前機構設置各種辦學障礙;再就是,這則禁令也許管得了正式的幼托機構,可對一些進行學前教育培訓的教育公司來說,就鞭長莫及了,如果幼托機構嚴格執(zhí)行禁令,這顯然給這些學前教育培訓機構增加了更多的“生意”,也加重家庭送孩子上培訓班、特長班的負擔,這就如補課禁令,讓培訓市場越來越紅火一樣,對于學生,壓力沒有絲毫減少反而增大。
對于幼兒園“小學化”,正確的治理邏輯當是針對小學教育資源的極不均衡,以及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教育投入極低(只占總體教育投入的2%)采取相應對策。本質上說,就是增加教育投入,并轉變教育資源配置模式。當各小學辦學質量大致均衡,沒有“幼升小”的擇校熱,家長何苦讓孩子從3歲就受學習的煎熬?當學前教育的辦學能逐漸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或政府加大投入),辦學也就將從無序的競爭,轉到關注學前孩子應該得到的教育、引導。這是學前教育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