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信息時報 2010-05-19 09:54:36
5月17日,廣州市各小學報名工作結(jié)束,很多家長寧愿花費巨額擇校費為孩子擇名校,不過,相對于部分盲目擇校的家長,更多家長成為了擇校旁觀者:他們或是地段生不用擇校,或是并非權(quán)貴無關(guān)系“擇校”。但也有“權(quán)貴”主動游離“擇?嗪”:他們不想孩子在名校攀比;不相信在名牌小學必定成才。記者找尋“不擇校一族”,試圖傾聽他們對培育孩子的獨到見解。
“70后”白領(lǐng):怕上學路遠浪費孩子時間
王女士是某保險公司經(jīng)理,丈夫在國有事業(yè)單位某部門擔任副主任一職,兩位“70后”夫妻生活富足。王女士家附近有一所普通的小學,她原計劃讓老公去找一家市一級小學入讀。王女士說,其實花幾萬塊錢擇校也不難,而且能夠找到區(qū)主管教育的領(lǐng)導,本來自己已和其他家長一樣走上“擇校”之路。但是在與客戶和朋友探討后,她毅然從擇校大軍中退出。
“朋友跟我說,其實選擇小學主要是離家近,接送方便,保障安全就可以了。”她給記者訴說了種種原因:“如果名校離家很遠,那么首要考慮交通工具。孩子坐公車上學吧,當人多或者風雨天氣,又怎么忍心讓小孩去擠?要是自己開車送,又怎么能夠保證不塞車呢?365天難免遲到或接晚了,老師要是批評又會打擊小孩積極性。但是如果小學離家近,如果我們有什么事無法接送時,孩子可以自己來回。如果連交通安全都保證不了,讀名校又有什么用呢?”
擇校在王女士看來是一種本末倒置。“花多一倍錢換個遠的學校,花多三倍的時間辛苦疲勞接送,這完全是本末倒置。其實多出的在路上耗掉的時間可以拿來準時接送小孩,更多時間與小孩溝通,給小孩更多時間玩,有更多時間做家庭教育引導。”
王女士和丈夫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70后”高知分子,都曾在父母的鞭策下努力成才,但是在成為“人上人”之后卻深感“苦中苦”。“我們不希望小孩再重走舊路,現(xiàn)在不太看重她是不是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快樂成長,當然快樂并不是放縱,還要教她怎么做人。”
大學老師:怕選名校反增驕縱心理
對于外地人來說,回家可能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但是對于廣州人來說本來就有足夠的學位。按照廣州市中小學招生工作意見,小學招生實行屬地管理,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廣州目前有足夠的學位滿足所有的適齡兒童,也就是說,即使不擇校,所有的孩子包括外來工子女都可以滿足。家長擇校,主要原因是教育資源不均衡,此外更在于家長的“羊群效應(yīng)”:“別人都擇校,我不擇校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一些從事教育工作身兼家長的高級知識分子開始主動放棄擇校。方先生(化名)是廣州某知名高校的宣傳部負責人,女兒小思已到了入學年齡了,按道理說要找熟人并不難。他有兩個選擇,一是以地段生身份入讀小區(qū)配套的知信小學,另一選是遠離住址的市一級的新港中路小學。
方先生說,多年來自己從身邊的學生中,越來越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太好未必能真正成才。“我們大學里也有一些從名校上來的,有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還未必比普通學生好。所以我對女兒的擇校問題并不太注重名校,不想因為所謂的名校反而增加她驕縱的心理。我盼望的是她現(xiàn)在能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和修養(yǎng)。除了環(huán)境之外,方先生還認為,在重點小學里成長,未必就能成才。“我就是想試驗下,不上重點小學,女兒能否讀好書。”
培正老師:怕攀比,選普通小學
除此之外,一些家長不擇校的重要原因就是擔心孩子攀比,此外也害怕小孩在名校得不到老師足夠的重視。
記者曾經(jīng)在一個老師口中聽到這樣的故事:在東風路的某小學放學時,一名9歲的小男生對著媽媽說,“我不喜歡這輛黑的車子,讓爸爸那輛紅色的車來接我。”原來,男生的媽媽有一臺帕薩特,爸爸有一臺寶馬。每天學校門前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名車在校門口等著,小男生就對奔馳、奧迪、寶馬等名車的標志很熟悉,因為同學們也是坐著各種名車放學的。他感覺帕薩特不夠氣派,還是希望寶馬來接他。
今年,培正中學的一位女老師的孩子上小學了,女老師的丈夫在軍區(qū)工作,如果要在名校林立的東山挑一所重點小學非常容易。而且孩子幼兒園的許多小同學都到了名校就讀,但是她報名時給孩子選擇了家旁邊的八一小學就讀,理由是不想孩子攀比。“以前就聽說過名校的學生總是在比家長來接自己的哪臺車靚,賑災(zāi)捐錢誰捐得多。我不想小孩從小就在攀比風氣這么厲害的小學就讀,想他純凈點。”女老師說。
區(qū)教育局主任:在名校怕得不到重視
原來在某區(qū)教育局任辦公室主任的丁先生(化名)告訴記者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他小孩原來在一所省一級小學入讀,老師一直對孩子十分關(guān)心重視。后來通過關(guān)系轉(zhuǎn)到了一所片區(qū)最好的小學,本想給孩子最好的師資,結(jié)果卻恰恰相反:“老師都是白鴿眼,不怎么關(guān)心重視孩子。因為那里領(lǐng)導的小孩太多了,老師也需要權(quán)衡輕重,一般科員的看不上。”輾轉(zhuǎn)之下,小孩又回到原來的省一級學校讀書。
小商販:不擇校回老家讀書
上下九華林寺一帶,是外地小商販的聚居之地,談起擇校他們都擺擺手,沒這么多錢。
許媽媽在華林寺一帶經(jīng)營玉石生意,兒子就要讀小學了,但最終還是選擇回老家讀書。按照夫妻倆每月2500元的積蓄,如果在廣州擇校要一次性交3萬元,相當于把一年的純收入都貢獻出來,“小學就要幾萬塊了,還有高中呢,大學呢?”
“鄙棄”擇校費除了經(jīng)濟承受不來,其實更害怕交擇校費交得太“爽”會誤導兒子的金錢觀,怕兒子覺得賺錢很容易,覺得有錢就萬能。
記者手記
華附最牛班級:八成并非來自名校
事實上,記者曾統(tǒng)計過采訪的一些尖子,他們都不是從重點小學當中成長的。去年記者在華附采訪一個最牛的班級,該班級在高考前已有26名保送生。這批保送生中除了2人來自廣鐵一小、2人來自華師附小、1人來自東風東路小學之外,有八成人入讀的均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普通小學。在該班有6名已被北大等知名學校保送的尖子中,有4人都不是出自受家長熱捧的名校,分別是新港路小學、珠委小學、先烈東小學及桂花崗小學。他們告訴記者,父母的引導很重要,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興趣,他們從小就是就近入學,家長沒有在擇校方面花功夫。
校長:社會和家庭教育都很重要
不少小學校長都不贊成擇校。江海小學的王校長告訴記者,“兒子成績不是十分拔尖,可能考不到很好的民校,但是我也沒有幫他找學校。我覺得孩子快樂健康就行,性格品德好就可以了。”
而天河區(qū)一所小學校長說,“擇校首先是資源分配不均,其次是社會人才觀的偏差,迫使每個人都要走獨木橋。事實上,孩子的成長比成才更重要,在所謂的重點,攀比現(xiàn)象嚴重的社會里,其實給孩子提供一個普通的環(huán)境更好。此外,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把小孩扔給學校就撒手不管了,家長的角色非常重要。”
家長觀點
校風好接送方便,就行!
花多一倍錢換個遠的學校,花多三倍的時間辛苦疲勞接送,這完全是本末倒置。其實多出的在路上耗掉的時間可以拿來準時接送小孩,更多時間與小孩溝通,給小孩更多時間玩,有更多時間做家庭教育引導。
小學最重要是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知識的學習不是最重要,每個學校的教學相對來說是差不多的。其實,校風好,接送方便,中等水平的小學就可以。最好的學校不能保證個個都是優(yōu)秀的,中等水平的學校也有優(yōu)秀的學生,其實關(guān)鍵還是在于父母的引導和家庭教育。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