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2-27 18:02:28
導讀:來自太陽表面的能量還以可見光、紫外線和x射線的形式向地球輻射,它們的力量足以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其功率竟高達100萬千瓦!也就是說,地球上每平方米都受到1.35千瓦來自太陽的輻射,科學家把這個數(shù)字稱為太陽常數(shù)。
在1989年春天一個寧靜的夜晚,美國亞利桑那州基特峰國家天文臺天文學家阿弗拉正在悠閑散步。突然,他發(fā)現(xiàn)一片紅光出現(xiàn)在夜空之中。最初他還以為是森林大火映紅了天,剎那問,滿天紅色又變成綠色的北極光,就像一塊巨大的幕布懸掛在天上。
阿弗拉看到的情景原來是太陽玩的把戲。太陽距離地球大約1.5億千米,它的直徑約為140萬千米,大小約為地球的333000倍。這個巨大的星球的組成成份中,氫占了絕大部分,約為72%.氦占27%其他物質(zhì)占1%。太陽核心的溫度高達1500萬℃,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在那里被聚變成氦,然后被送到太陽表面。太陽表面又叫光流層,那里的溫度較低,只有5500攝氏度太陽是懸浮在空中的天然核反應堆,它通過核聚變釋放出驚人的能量。這些能量造成太陽上的風暴,能量的一部分被高速粒子帶到太陽之中。當風暴吹向地球的時候,地球磁場由于受到它們的干擾而變成橢圓球的形狀。
來自太陽表面的能量還以可見光、紫外線和x射線的形式向地球輻射,它們的力量足以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其功率竟高達100萬千瓦!也就是說,地球上每平方米都受到1.35千瓦來自太陽的輻射,科學家把這個數(shù)字稱為太陽常數(shù)。
有了太陽能,植物賴以生長的光合作用才能進行;也正是這種太陽能儲存在已經(jīng)變成礦物燃料的古生物中,為我們提供煤和石油。陽光給地球送來了熱量,促使大氣循環(huán),海水蒸發(fā),形成云和雨。在大氣層中,太陽能撞擊由2個氧原子組成的氧分子,使它們變成由3個氧原子組成的臭氧分子。臭氧層擋住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那一小部分透過臭氧層的紫外線,能使愛健美的人曬得黝黑,但若照射的時間過長,就會誘發(fā)皮膚癌。
陽光是地球最可靠的熱源,45億年以來,它使地球溫度的變化范圍很小。這對維持生命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來自太陽的能量無論變多變少,都會對我們的行星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人類對于太陽的觀測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至今太陽的許多秘密仍未被揭開。人類將借助于未來的宇宙探測器去解開一太陽之謎。
透過天文望遠鏡,人們可以看到太陽的表面是一片色彩多變、廣闊而又可怕的景象:有的區(qū)域像是地球上成陰的綠樹林,有的區(qū)域像是地球上正在起火的大草原,有的則像是地球上微風吹拂下的麥田。在半徑為70萬千米(約為地球半徑的100倍)的陽上,到處是氫的海洋,那里氫的密度是地球上水的1%。而太“粘附”,在太陽表面上不斷抖動著的“微細纖維”,實際上是正在噴射到30萬千米高處的數(shù)以10億噸計的物質(zhì),那些豎立著的‘“骨針”是比喜瑪拉雅山還高的高山。
太陽的活動,如熱核反應等,直接影響著地球的氣候?茖W家還預測,當太陽上的氫消耗得近剩無幾時,它將膨脹成一個巨大無比的紅色‘‘氣球”。脹出的部分將吞沒水星或許還有金星,即使地球不至于被火葬,強烈的熱輻射也足以使海洋沸騰蒸干,地球上將不復有生命存在。不過,這場宇宙大劫難在50億年內(nèi)并不會發(fā)生,這就給了科學家足夠的時間以揭開離我們最近的恒星的奧秘,尋找拯救地球生命的“諾亞方舟”。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