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12-26 10:13:54
導(dǎo)讀:我們知道,在北半球,冬至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就是說,這時候太陽照射的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最少,而夜晚釋放出去的熱量卻最多。
為什么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是我國的兩句諺語,在民間流傳很廣。
“九九”由冬至起算,每“九”為9天,從“一九”到“九九”共81天。“三伏”是初伏(頭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總稱。“三伏”是指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至立秋后第二個庚日這段時間;如按節(jié)氣,“三伏”一般都出現(xiàn)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個月里。
我們知道,在北半球,冬至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就是說,這時候太陽照射的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最少,而夜晚釋放出去的熱量卻最多。乍看起來,冬至應(yīng)是最冷的時候,其實不然。因為冬至這一天雖然白晝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發(fā)的熱量少,但由于地面在過去長期積累起來的熱量還在繼續(xù)散失,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還不是降到最低的時候,冬至以后,白天雖然漸漸長了,黑夜?jié)u漸短了,可是以一天來說,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還是比散失的熱量少,使近地面的空氣繼續(xù)在一天天冷下去,到“三九”前后,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就最冷了。往后,地面吸收的熱量又逐漸增多,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也隨著逐漸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一般出現(xiàn)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jī)、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