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12-14 20:39:14
我們發(fā)現結合“方案研析”欄目開展園本教研活動,有利于針對性地進行專業(yè)引領,也有利于教師分享智慧,提升園本教研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自新《綱要》頒布以來,園本教研在幼兒園全面深入地開展起來,我園的教研方法豐富多樣,其中《幼兒教育》雜志的“方案研析”欄目提供的方案也成為我園開展園本教研的一種媒介。在對“方案研析”欄目所提供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時,我們不僅涉及它的優(yōu)缺點,更將它與幼兒園正在進行的相關教研活動相結合,尋找核心問題。比如2006年10月,該欄目提供的案例為小班體育活動“烏龜爬爬”,當時我園正在進行“如何在幼兒園集體體育活動中體現‘野’和‘趣’”的研究,于是我們將如何有情趣地引導幼兒練習手膝著地爬作為探討重點。我們根據自愿報名及教師的興趣、特長確定執(zhí)教者,并在此基礎上展開研討:
1.收集資料。教師們共同收集有關的理論資料和實踐方案。
2.擬定草案。執(zhí)教者依據“方案研析”欄目提供的案例、研討的核心內容與本班實際情況,擬定集體教學活動的草案。
3.頭腦風暴。教研組成員集體備課,重點討論以下問題:第一,“方案研析”欄目提供的案例有何優(yōu)缺點?為什么?每個教師踴躍發(fā)言,并將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由幼兒園統一寄往《幼兒教育》雜志社。第二,如何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組織活動?怎么凸現一個“趣”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共同分享。
4.研討課觀摩。在“頭腦風暴”的基礎上,教師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最終由執(zhí)教者修改方案并試教。執(zhí)教教師在重新設計方案時特別關注兩個問題:一是突出核心內容,如體現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二是考慮本班幼兒特點。如肖茜老師曾經組織集體活動“小烏龜學本領”和戶外體育游戲“小烏龜找朋友”,幼兒學過手膝著地爬的動作,所以這次她設計了幾個難度層次不同的活動,以滿足幼兒挑戰(zhàn)自我的需要;而另一位教師由于所帶班級幼兒年齡較小,則設計了“小烏龜找朋友玩”的情景游戲,既增強了趣味性,又降低了練習難度。
5.集體研討與反思。首先,由執(zhí)教者對自己的活動進行反思,包括:①反思活動設計思路;②反思研討課與預設方案相比有哪些調整,為什么要作調整,獲得了哪些感悟,為什么;③設想如果再次組織該活動會作哪些修改,為什么,通過這次活動有哪些收獲。其次,教研組成員集體反思、評議。最后,教研組長對大家的討論,包括獲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困惑,進行梳理、歸納,提出新的問題。
我們發(fā)現結合“方案研析”欄目開展園本教研活動,有利于針對性地進行專業(yè)引領,也有利于教師分享智慧,提升園本教研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