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2-07 20:52:29
導讀:近二十年來,多個直接教兒童識字的實驗,都表明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沒有像教學拉丁化的拼音字母那么吃力,而且識字速度和教學質(zhì)量明顯提高。
語文教學究竟應從直接認讀漢字開始,還是應從學拉丁化的漢語拼音字母開始,在小學語文界長期存在著不同看法,多年從事課程改革的老教育工作者邵宗塄曾任浙江省教委主任)和游銘鈞(曾任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副司長)認為:先學拼音再識字是個錯誤!
在識字教學中,老師的教就是學生識字的“拐棍”。現(xiàn)在繞上一個大彎:先教拼音,讓拼音字母成為“拐棍”,以此為“中介”幫兒童識字。對兒童識字來說,這個彎繞得值嗎?近二十年來,多個直接教兒童識字的實驗,都表明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沒有像教學拉丁化的拼音字母那么吃力,而且識字速度和教學質(zhì)量明顯提高。
方塊漢字,遠比無意義的、相似處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認和識記。作為表音的拉丁字母,它的形不僅與義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而且與所表的音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一種人為的、隨意的、外加的和偶然的聯(lián)系,而漢字的形不僅標音,而且與義之間有直接的、更深刻的聯(lián)系。所以,兒童在識記它們時,其難易自然極為不同。
直接教學漢字的優(yōu)勢,還因為單個的漢字可編成為瑯瑯上口、又富有兒童情趣的課文,和強記死背那些本身并無意義、相互間全無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拉丁符號,完全是兩種情趣、兩種氛圍,自然也就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不僅是學習的效率不同,而且在兒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樣。
對高高興興上學來的兒童來說,六十課時的拼音字母,如果算不上如同當頭棒喝的“五百殺威棍”,也是澆向小腦袋的一盆涼水,使其剛入學便萌生讀書枯燥、讀書太苦之感受。繞著大彎的識字教學模式,大有舍易就難、錯把“誤區(qū)”當“捷徑”之嫌。
現(xiàn)在,兒童一入學,最先遇到的是漢語拼音,每天接觸的是拼音字母,抄寫的是拉丁符號,這不僅會嚴重地干擾兒童掌握漢字各種筆畫、結構的正確書寫方法,而且還嚴重影響“執(zhí)筆方法、寫字姿勢”等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漢字的書寫,要求橫平豎直轉折有楞角,運筆有輕重快慢之別,構字講間架,要求重心平穩(wěn)和中心對稱,既舒展大方又有向心的凝聚力,還講究布局謀篇,等等;抄寫拉丁字母,用的全是畫斜的弧線,運筆無輕重快慢的區(qū)別。書寫漢字和抄寫拉丁字母,截然不同。
長期以來存在一個有影響的觀念:漢字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是重點,因為學好漢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是難點,因為漢字不是字母文字。說是重點,這符合實際,原因分析得也正確;說難點,是因為漢字不是拼音文字,這個斷言不能令人信服。我們認為,教兒童識漢字難不難,并不決定于是不是拼音的字母文字,關鍵在識字教學是否符合漢字本身的特點,以及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