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11-25 00:06:41
雖然現在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越來越多,也有很多夫婦仍十分想擁有自己的寶寶,但是有一些夫婦卻總不能如愿,不是懷不上,就是沒足月就“流”掉了。如果到婦科門診里就會發(fā)現這樣一種情況,希望治好習慣性流產,生個健康寶寶的準媽媽不在少數。專家認為,習慣性流產對女性而言是身心雙方面的摧殘,在出現這種狀況時,男性不應該把責任全部推到女性的頭上,其實,習慣性流產并不全是女方的問題,夫妻需要全面檢查和有針對性的治療才是解決之道。
妊娠有70%是不成功的,流產的發(fā)生率相當高
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博士生導師、307醫(yī)院免疫學研究室奚永志醫(yī)生介紹,流產是指妊娠不到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克而中止者。當自然流產連續(xù)發(fā)生3次以上時則稱為“習慣性流產”。根據統(tǒng)計,其實人類的妊娠大約有70%是不成功的,其中50%左右的受精卵在下次月經來潮之前就發(fā)生了所謂的“臨床前流產”。這種流產可能僅僅被認為是一次血量偏多的正常月經或延期月經,僅有20%左右的自然流產會被患者感覺到或被醫(yī)生確診出來。真正能夠發(fā)育成熟的正常分娩者僅占人類妊娠的1/4左右,由此可見,人類流產的發(fā)生率相當高。
習慣性流產可能是免疫排斥的一種形式
引起習慣性流產的原因比較復雜,而且經常是多種因素共同所致。目前比較明確的病因包括遺傳因素,如胚胎染色體的異常。這種流產多發(fā)生在妊娠8周以內,大約占習慣性流產的4.5%-25%。內分泌因素約占13%-20%,包括卵巢黃體功能不全等,也是早期流產的常見原因。生殖器官異常,比如子宮發(fā)育不良、宮頸內口功能不全癥等,多引起晚期流產,約占12%-15%。2%的原因是感染因素,像病毒或細菌感染,一方面可以導致胚胎的發(fā)育異常,另一方面可引起生殖器官的炎癥,不利于受精卵的著床。
目前雖然對引起習慣性流產的部分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的認識已經比較深入,但是仍然有40%左右的流產原因是不為我們所知的。隨著生殖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fā)現,免疫因素在生殖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從免疫學的角度看,胎兒身體里有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基因,對母體來說,它是一個只有部分相似的“半同種移植片”。只有胎兒能阻止母體對它出現的有害免疫反應,才能在媽媽的肚子里待足月份,順利地降臨人世。因此,按照免疫學的觀點,流產也是一種免疫排斥反應。
治療習慣性流產應該先排除身體缺陷
根據習慣性流產發(fā)生的時間,可以把流產分為早期習慣性流產和晚期流產。早期習慣性流產一般發(fā)生在妊娠12周以前,多和遺傳因素、母體內分泌失調及免疫學因素等有關。晚期習慣性流產多發(fā)生在妊娠12周以后,和子宮畸形、宮頸發(fā)育不良、血型不合及準媽媽患其他疾病等因素有關。所以,要治療習慣性流產,先要排除一些已知的因素,像有沒有感染、宮內有沒有異物、有沒有藥物中毒或接受放射線治療等,另外,需要接受體檢及盆腔檢查,看子宮大小、位置和附件是否出現畸形,因為這些都可能造成寶寶不能順利出生。
如果排除了目前已知的全部造成流產的因素后仍然出現習慣性流產,就可以懷疑是免疫性的習慣性流產,這時需要免疫學檢查和治療。
免疫學方法治療習慣性流產是針對產生這種流產的原因而采取的一種堵漏措施。首先,要測定丈夫和妻子組織相容性程度的高低,用細胞免疫的辦法,在丈夫身上采集白細胞放到妻子身上進行免疫測試,使妻子產生抗體和封閉因子,從而最大限度地接納和保護胎兒不被流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