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11-18 09:38:04
導讀:計算機輔助教學有生動形象、信息儲存量大。交互性強、適合個別化學習等特點,F(xiàn)在CAI的教學軟件的應用非常靈活,不僅可以實現(xiàn)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進行個別化的學習輔導,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化CAI,實現(xiàn)學生之間,團隊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一、以“認識計算機一學習計算機”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主動建構鋪下基石
目前,很多小學計算機教育的教學模式仍是“學習計算機一認識計算機”,而兒童心理學早已指出:兒童主要通過直接的感性表象來掌握概念。實踐也已證明小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并且計算機教育這門學科本來就具有極強的操作性。這就需要教師在兒童的計算機知識的認知過程中,建立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由此可知,傳統(tǒng)的這種“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嚴重地違背了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制約了計算機教育的發(fā)展。筆者以為,進行小學計算機教學時,首先要著眼于“認識”,操作”這些感性教學,建立一個由“認識計算機”到“學習計算機”的教學模式。這樣才可以營造出“玩”中學、學中“玩”的良好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
循著這一模式我們在開始上計算機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時,就應將學生帶入機房,讓學生坐在計算機前,在適當講述一些電腦的維護常識后,引導學生思考“擺在你們面前的這一臺機器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按下POWER鍵,你聽到什么、看見什么?”等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電腦這些伸手可觸的硬件組成上來,讓他們了解主機、顯示器、鍵盤、驅動器、開關等主要操作部件及開、關機操作。這里,教師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運作,讓他們輕輕松松地開始了計算機的學習。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陸續(xù)地穿插一些有關計算機知識的介紹,創(chuàng)造出愉快學習的氛圍。這種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學程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為學生在心理上主動建構計算機知識鋪下了基石。
二、以認知驅動力的啟動使學生的主動建構得以落實
認知驅動力是課堂學習中最重要最穩(wěn)定的動機,認知驅動力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建構。筆者以為認知驅動力主要來自外部與內部兩個方面。這里我們權且把來自外部的認知驅動力稱之為認知“牽引力”把來自內部的認知驅動力稱之為認知“內推力”。提高認知牽引力最好的辦法是使學習情景具有吸引力。計算機學科本身即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注意并挖掘計算機教材本身的趣味性,以此來啟動教學過程中三大系統(tǒng)之一的動力系統(tǒng),激發(fā)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動機。例如,在進行“計算機的特點與應用”一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而又頗具震撼力地給學生展示出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yè)中的應用,以及一些未來的計算機——智能型計算機的模擬應用;或者演示并讓學生試著操作一些較好的教學輔導軟件,如“CSC家庭教師”等,給學生以極大的吸引力。同時,教師也應充分意識到學生認知內推力的巨大作用,引導他們主動去建構有關計算機的知識。比如說注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滿足他們的成功欲望,讓他們不斷地“跳一跳,摘到桃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進求知欲,從而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學習內推力。如,在剛剛學習了開關機基本操作之后,教師就告訴學生鍵入一個命令,讓他們馬上就能實現(xiàn)自己學習和掌握教學輔助軟件的操作,給學生留下“計算機真的就這樣為我們服務了”的成功感和喜悅感。這一“前引后推”式教學策略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啟動學生學習的認知驅動力,促進他們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三、以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創(chuàng)造交互式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主動建構得以保障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心理溝通和信息交流的過程。這種過程受到信息的傳輸量與交流雙方所處的關系這兩個方面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進行教學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在網(wǎng)絡上活動的教師與學生一起都成了學習者:在網(wǎng)絡中學習的學生把教師看成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而不是指導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讓自己成為一個積極主動學習的模范生,從而為學生塑造一個強有力的榜樣。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對教師的恐懼心理消失,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他們不僅可以與同學進行學習交流,同時也可以同老師探討一個問題,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學習氛圍,加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傳輸量與心理溝通。比如說多媒體網(wǎng)絡系統(tǒng)具備“教學示范”“電子舉手”“輔導解答”、語言對話”以及“監(jiān)控管理”等多種功能教師讓學生獨立操作時,就有相當多的學生無法接受教師的檢查。這時教師可遠離學生在教師機上利用其中的“監(jiān)控管理”一方面對目標學生進行監(jiān)視,檢查其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又可遠程遙控該學生機,適時插入教師的講解,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消除了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使教師與學生心理得以溝通,教學信息得以傳輸。
從信息的傳輸量看,傳輸量與頻帶寬、信噪比成正比,多媒體的相互補充可以保證信息的準確傳遞,而且多媒體信息傳遞過程是以和諧的樂音向外傳播,具有口耳相傳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所無法比擬的課堂容量和密度,可以輕松便捷地獲得良好效果。如,在一年級教學拼音字母時,我們采用多媒體技術,讓小朋友在悅耳的音樂聲中跟著小動物一起學習字母,比教師帶讀與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四、以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動建夠得以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宜推行探索式的學習方式。探索式學習是學生自由支配自己的學習,并在老師引導下,自己參與發(fā)現(xiàn)新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可以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有關計算機知識的概念和規(guī)律等。這樣,一方面學生的認知欲望正好可以借助于“探索式”的學習手段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獲得較強的新知記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善于利用這一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去完成特定任務的探索學習,培養(yǎng)他們獨立操作、發(fā)現(xiàn)并總結新知的本領。例如,進行DOS命令的講解時,教師不需要將某一命令的格式手把手地交給學生,讓他們被動接收記憶;而是讓學生自己對照教師布置的操作題對命令進行操作,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命令的特征,然后由教師幫助他們歸納、總結。如,講解DIR命令時,教師并不是直接講解命令的格式,而是首先要求學生對照如下練習操作并思考:
1.A:\>DIRC:
2.A:\>DIRC:\DOS
3.A:\>DIRCOMMAND.COM
4.A:\>DIR*.COM
5.A:\>DIR/P
6.A:\>DIR/W
7.A:\>DIR/A
8.A:\>DIRC:/DOS/P
9.A:\>DIRC:/DOS/P/W
┅┅┅
然后,帶領學生進行命令的總結,歸納出命令的格式是:DIR[盤符][路徑][<文件>][/P〕[/w][/A〕。
這樣,通過學生探索式的學習,不僅使他們直接獲取了新知,同時也教給了他們自己獲取新知的方法。這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新知并讓其強化記憶的效果要好得多。
五、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的主動建構得以推進
。ㄒ唬┳兗冎R的灌輸為教學、應用、趣味的三結合
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游戲或進行一些與教學相聯(lián)系的實際應用的練習,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英文鍵盤輸入時,讓學生在掌握基本鍵位之后,安排一個趣味性強的指法游戲,或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英語課本進行課文輸入。再如,讓學生在進行WPS文字編輯時,要求學生使用電腦寫作文,教師再幫助他們打印成稿,讓學生在熟悉WPS對文字編輯的同時,既看到了計算機的應用價值,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采用“三位一體”的教材編排,讓學生對理論知識實現(xiàn)“彈性吸收”
根據(jù)計算機教學的特點與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筆者以為,小學的計算機教學應側重于操作性較強的內容,對于較強的理論性內容可以試行“彈性教學”即由學生自由地吸收一些附加的、有一定難度的計算機知識。所謂“三位一體”的教材編排是指計算機教材的每一章節(jié)都應由三部分內容構成:一是“基礎篇”,是教學的重點,安排學生必須掌握的以操作知識為主的有關知識;二是“練習篇”是與第一部分教學內容相配套的強化練習:三是“知識篇”是在教學的重點內容基礎上拓展了的理論性較強的有關計算機知識基于這種“三位一體”的教材編排,教師在教學時就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教材進行因材施教,對一般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前兩部分內容;而讓那些對計算機有興趣、希望了解與掌握更多更深計算機知識的學生自由地對第三部分內容進行“彈性吸收”。教師在適當時候安排“計算機知識知多少”之類的智力競賽檢驗、促進誘導學生對“知識篇”中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吸收。如此這般,既不加重一般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讓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三)教師采用形象化的教學語言這一教學媒介,突破課堂教學中的難點
計算機教學中很多程序與命令比較抽象,而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薄弱,對這些命令也就不容易接受與掌握。這時,如果教師很好地利用教與語言這個傳播媒介,使之形象化、生動化、活潑化,則能使教學中的難點迎刃而解。如在教學目錄刪除命令(RD)時筆者在講述被刪除的目錄要求必是空目錄這一知識難點時,首多要求學生對一個非空目錄進行刪除待出現(xiàn)刪除不成功的結果時,筆者于了個形象的比方:拆房子首先要通)居戶搬遷,做到房內無人、無家具等方可進行拆房,目錄刪除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被刪除的目錄是一個:目錄(目錄中的目錄、文件均被刪除方可刪去目錄,給學生留下了鮮明而又深刻的印象,對課堂氣氛也起到了較好的調控作用。
六、以計算機與其它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使學生的主動建夠得以促進
。ㄒ唬├糜嬎銠C應用與其它學科進行聯(lián)系
學校教育中的各學科之間本來存在著一定的橫向聯(lián)系,對于計算機學科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在平時教中,注意到這一聯(lián)系,不僅讓計算的學習對其它各學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還促進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主動建構。例如,在學習漢字系統(tǒng)時,讓學生習全拼雙音輸入法,不僅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拼音的能力和掌握雙音詞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對這種輸入產生一種親近的感覺;在進行WPS字排版軟件的教學時,我們不能孤地教學軟件的使用,而應從一開始要求學生對語文課文進行編輯這豐才能讓學生喜愛上用計算機的WPS行文字編輯,另外,在Windows的片處理功能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在欣賞別人圖片的同時,將自己的想象充實其中,或者通過系統(tǒng)中的畫筆直接進行簡單、快速的繪畫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又促進學生熟悉井掌握了圖片的處理功能。
(二)采用CAI軟件加強與其它學科教學的聯(lián)系
計算機輔助教學有生動形象、信息儲存量大。交互性強、適合個別化學習等特點,F(xiàn)在CAI的教學軟件的應用非常靈活,不僅可以實現(xiàn)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進行個別化的學習輔導,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化CAI,實現(xiàn)學生之間,團隊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隨著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普遍應用,CAI多媒體教學輔助軟件以其較強的優(yōu)勢推動了各學科的教學,對其它學科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的突破也起到巨大的作用,F(xiàn)在有的教師在教學輔導軟件的操作時,指導學生使用現(xiàn)在較為成熟的CSC教學輔導軟件。這樣,學生在使用CAI軟件輔助學習的同時,也培養(yǎng)和訓練了他們對電腦的操作與應用能力,有力地促進了他們對計算機知識的積極建構。
出處:《中國電化教育》
作者:程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