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11-12 21:54:28
只要,家園間,都保持理性的、分析的頭腦,誤會就會迎刃而解
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小班教學反思:孩子的話,成人請分析的聽
小二班教師陳瑛
實例一
早上,我值班。幼兒基本都來了,我便組織涼臺活動的幼兒回班里洗手、入廁、喝水等等活動,準備進行早餐。這時,青青來了,爸爸推她進入教室,我也招呼她進來。她進入了教室,沒有去洗手,而是奔向窗口,看著爸爸離去的背影。
突然,她大哭起來。我十分驚訝地走過去問:“青青,你怎么了?”她還是閉著眼哭,對于我的問話聞所未聞似的。“你吃飯了嗎?”我繼續(xù)努力地問。“吃了。”她哭著答。為了能安撫她,我用雙手想去拉她的小手;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她右手食指指頭尖上包著創(chuàng)可貼。
“這手怎么了?”我驚訝的問,并抓起她的手想看個究竟。
“不是你弄的嗎?”立刻止住哭聲的青青反問我。
“我怎么給你弄的嗎?”我還是驚訝的反問。
“你剪得太靠里了。”青青理直氣壯地回答。
“我什么時候剪了?”我驚問。
“昨天------”沒等她說完,我也想起原因來了。
“昨天,不是你自己咬得嗎?”她不說話了。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中午,我剛來接班。小朋友們也剛上床,而青青卻不肯躺下。
“青青,怎么不躺下呀?”我問。
“你剪手指頭-----”
“我為什么剪手指頭?什么時候剪過手指頭呀?”我驚問。
“某老師讓你給我剪手指甲。”青青說,聽完她的話才明白,我緊張的心才放下來。
“手指甲怎么了?”我邊問邊向她走過去。
“手指甲痛。”青青說。我一看,原來她的食指已經(jīng)被她啃禿了。而且,有一條已經(jīng)撕進指甲肉里,因此,一碰肉刺就痛。
“你別再動了。”我邊安撫她邊去拿指甲刀;貋砗,便靠指頭肉邊將指甲刺剪掉,并問她:“還痛嗎?”
“不痛哪。”她笑著答。
“那就睡吧!以后別啃指甲了。”我叮囑地說。
“嗯。”她便睡下了。
沒想到昨天的一次修指甲刺,到了今天,變成了我剪她的指甲剪得靠里了。
實例二
以上的事使我又想起,在這事的前一天,也有一位家長找我:“老師,英語還報嗎?”
“好像不報了吧,昨天開課了。”我惋轉地說。
“噢,昨天上英語課,我們孩子說‘就剩她自己在教室里------’”
“不可能,昨天是我上課,上英語的幼兒走后,我?guī)O碌?9人上的‘腳踏車’的游戲活動呢。”我忙解釋。
“噢,我說呢,不可能讓她一人在教室的”家長忙說:“昨天,她一回家就哭,說‘小朋友都上英語課去了,老師也去了,就剩她自己了,她要報英語課。’”家長飛快地說。
“不可能,昨天正好是我上課,上英語課的有另一位老師帶著,共13人,而我領19人上課做游戲的。”我還是解釋。
“這我就放心了。”家長說:“以后孩子的話還不能全信呢。”
確實,有上面兩個事例可見。小班的幼兒,雖然有一定的表達能力,但是不能完整的、正確的描述所發(fā)生的情景,作為家長應多方調(diào)查后,再定結論;有些幼兒為個人的目的,而進行講述,家長也應分析了解,不急切的興師問罪。而作為老師,對于家長的疑惑,會給以明確的解釋。只要,家園間,都保持理性的、分析的頭腦,誤會就會迎刃而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