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11-10 09:58:18
寶寶3——4歲
關鍵詞:方位游戲
3歲以后,寶寶空間智能比以前又能有明顯發(fā)展。在形狀知覺發(fā)展方面,3歲寶寶能正確找出相同的幾何圖形,但他們往往會用一些表達具體物件的名詞來形象地稱謂幾何圖形。如把圓形稱為“皮球”,把正方形叫做“手絹”等。在空間知覺方面,3歲寶寶能夠辨別左右方位,3歲以后能夠辨別前后,里外方位。能夠拼好切開的4~8塊拼圖,能將圓形切分為1/2或1/4,還會分清身體左右不同的部位。
找玩具游戲
媽媽將玩具先放在寶寶的面前,然后用小毛巾或小紙盒蓋起來,讓孩子自己將玩具找出來,練習孩子客體永久性的概念,了解玩具在毛巾的下面或是小紙盒的里面。也可以將玩具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小桌子上或桌子下。建立孩子里面、外面、上面、下面等抽象概念。媽媽拿兩個玩具,問寶寶哪一個在前面或哪一個在上面。觀察寶寶能不能分辨上、下、前、后。
躲貓貓
跟寶寶玩躲貓貓游戲,指定寶寶躲的位置,如“你去躲到電視跟音響中間的位置,用右手捂住右耳,左手抱著肚子”,觀察寶寶能不能理解。
搭積木游戲
提供各類積木,讓孩子在搭建中形成對前后、上下、遠近等有關空間智能的概念。媽媽和寶寶玩積木時,要求寶寶把積木排列成一長排,并按媽媽的指示,依序將最遠、最近、中間的積木取來,觀察寶寶能不能理解遠、近、中間的概念。
玩方位游戲
媽媽在跟寶寶溝通、游戲的過程中加入方位概念,例如用“你用左手去拿在媽媽前面的紅色小熊給媽媽”來取代“你把小熊給媽媽”?磮D畫書時,媽媽可以指著書中的插圖要寶寶說出或指出哪一只小熊在最前面,哪一只小鳥停在樹枝的最上面。照鏡子時,跟寶寶說說話,例如:“動動你的左手,就可以看到鏡子里的人也動動左手。”
畫出故事畫面
媽媽說故事給寶寶聽后,要求寶寶畫出剛剛聽到的畫面,或是他最喜歡的一段情節(jié)。
鍛練透視能力
媽媽帶寶寶去郊游時,可以引導寶寶觀察各種樹木。如人在山腳下時,面前的樹高大且郁郁蔥蔥,而山頂上的樹卻看似那么渺;當人到了山頂時,面前的樹長高了而山腳下的樹變矮了……在這實際的觀察比較中,透視觀念就種在了寶寶腦海中。
給大臉娃娃添加五官
媽媽可先在磁形玩具板畫好大臉娃娃,讓寶寶大臉的適當部位擺放五官,讓寶寶一邊擺一邊說出器官的名稱,使寶寶學會確定器官的名稱和位置,在不知不覺中發(fā)展寶寶的空間視覺能力。
寶寶4——5歲
關鍵詞:環(huán)境布置
4~5歲的孩子已經迷上拼圖,立體拼圖,可以讓孩子在自由拼搭中,發(fā)展空間智能。這也是孩子熱衷于玩過家家的時間段,在替娃娃布置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中,孩子事實上也在發(fā)展自己的空間智能。
布置家里的環(huán)境
在家里設置一個小角落,讓寶寶自己決定要放什么東西來進行裝飾。
一起逛街
帶寶寶逛街是培養(yǎng)視覺—空間能力最好的時候,媽媽只要刻意地多跟寶寶說話就行了。例如經過櫥窗時,問寶寶他看到什么,他最喜歡什么,離我們最遠的是什么,等類似這樣的問題,之后要求寶寶用手指出來或說出來。也可以常常變換散步的路線,讓寶寶有機會從不同的方向行走來認識周遭環(huán)境。
自己觀察作畫
指定寶寶畫出街上不同的建筑物,如高樓,橋梁等,或者要求他以積木組合出來。千萬不要“指導”他應該怎么畫,寶寶畫出來后,也不要批評他,只要叫寶寶解釋他的圖就好了。必要時給予細節(jié)方面的提示,讓寶寶重新觀察,并補充畫出。
寶寶5——6歲
關鍵詞:地圖辨識
5~6歲這一時期,幼兒的空間智能又前進了一大步,能夠利用明顯的標記或路標對物體定位,并開始學習利用較為復雜的標記。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去感受、體驗行走的路線和認明標志物,如熟悉去幼兒園路程公共汽車線路圖、看公園導游圖等,發(fā)展其空間定位能力。
畫地圖游戲
要求寶寶畫出家里空間擺設的地圖,或是畫一畫到爺爺家去的路線圖。初步建立東南西北的概念,去游樂園玩時,畫出各個游戲項目的方位圖,也可以進一步幫寶寶明確東南西北的概念。
玩走迷宮游戲
先是考一考寶寶是不是走得通,再與孩子比賽,看誰有更多的辦法來走出迷宮,或者比一比誰走得更快。拼圖游戲和下棋,也可以先練準確率,再練速度。
玩戲劇表演
舞臺表演性游戲常常讓這個年齡的孩子興味盎然,可以讓孩子模擬表演“左門出,右門進;前門進,后門出”,來進一步發(fā)展其空間智能。也可以帶寶寶去看話劇和舞劇,通過觀察戲劇舞臺的設置,來發(fā)展孩子的透視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