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11-04 20:53:52
只有從孩子的立場思考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積極地幫助孩子,僅可能的滿足他們的愿望,才能讓他們體驗被尊重的感覺,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我們還可以通過幼兒不聽話,不遵守規(guī)則等現(xiàn)象,反思自身的教育活動,不斷調整、總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在我踏上工作崗位的短短時間里,發(fā)現(xiàn)了我們教師在工作中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很多,為此,我又一時的在工作實踐中捕捉了一些典型的案例,通過這些比較觀念及教育結果,來反思、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
一、我比老師更聰明
教師創(chuàng)設了“娃娃家”的情景,并以“主人”的身份巖石招待客人的過程,用“你好,請進,請坐,請吃水果,你最近身體好嗎?等問候語在今后的活動中,孩子們招待”客人“的情形幾乎是千篇一律。
請看另一種指導。教師啟發(fā)幼兒:“今天有客人到我們家來做客,大家一起幫我想辦法怎樣招待他們吧!”教師讓幼兒互相交流自己招待客人的經驗,討論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準備寫什么以及如何招待不同年齡的客人等問題。教師說:“今天我從你們這里學到了很多招待客人的好辦法,由客人到我們班來一定很開心。你們又熱情又聰明,以后碰到難題的時候我在想你們請教好嗎?你們真棒!你們愿意幫助我嗎?”活動結束了,孩子們真誠地拉著老師的手問:“您還有什么難題,告訴我,我來幫助您。”
結論:(其實孩子們也能給與我們很多啟示,放下教師的架子,讓孩子們擁有一份“我比老師更聰明”的自信,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二、誰是“老板”
在角色游戲中,孩子們提議開個“餐館”,好幾個孩子都想做“老板”,結果大家爭執(zhí)了起來,互不相讓。這是,教師參與到游戲中來,主動要求扮演“老板”。在游戲中,“老板”主宰一切,游戲按照“老板”的安排一步一步地進行著,孩子們成了“打工仔”。
請看另一種指導。繳獲四讓孩子們自己商討角色分配,推舉“老板”的人選。在游戲中,孩子們遇到了困難:沒有“菜單”,“客人”無法點菜,大家又不會寫字。為此,教師設計了活動“畫里的話”,啟發(fā)孩子們自己繪制“菜單”以豐富游戲的情節(jié)。
結論:(與其代替孩子解決問題,不如幫助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