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10-25 16:41:44
朗讀在整個語言活動中有著不容小視的地位,那么朗讀究竟有什么效果呢?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詳細的了解一下。
朗讀在整個語言活動中有著不容小視的地位,那么朗讀究竟有什么效果呢?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詳細的了解一下。
一、朗讀促語感
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涉及對詞義的理解、詞語的選擇、句子的規(guī)范和變化、語言色彩、語言風格等諸多方面。但不論哪個方面都是學生在聽過、讀過之后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感覺。它既是經(jīng)驗的,又是不自覺的。從語文教學角度來說,我認為語感教學就是使學生在長期的規(guī)范語言動用和語言訓練中養(yǎng)成一種帶有濃重經(jīng)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它既包括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反復運用語言而不自覺地養(yǎng)成一種良好習慣,又包括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自覺地運用語言知識來分析、使用語言而形成的能力。而朗讀是語感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在范讀課文時,注意把握總的情調(diào),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摯、深沉、壓抑的基調(diào),以輕而緩的語氣,將學生帶入那無限哀思的情境中。如第一段開頭兩句,我是這么處理的: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指導學生用低沉、悲傷的語調(diào)朗讀,讓學生體會到環(huán)境描寫側面烘托了人民對總理的哀悼之情。“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中的“擠滿”、“長”“多”三個詞讀重音,使學生在感情朗讀中也和人們一樣沉浸在對總理的崇敬、愛戴之中。這樣引導學生在劃線的地方作較長停頓及感情基調(diào)的適當處理,表達情深、真切之感。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豐富了語言庫存,又陶冶了情操,訓練了語感。
二、朗讀強記憶
記憶是人腦的一種特殊功能,是人類儲存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們中國學生學語文,從一開始,老師就要求學生大聲朗讀,因為朗讀能加深記憶,鞏固記憶,能呼喚人們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聯(lián)想記憶的作用。只有通過大聲朗讀,才能夠背誦。大量背誦范文,是中國人學習語文的一個基本方法。朗朗讀書聲,自古以來,無論是學本國語文還是外國語文,我們中國人都大量采用朗讀這個辦法。日本有一位心理學家,叫高木重朗,他曾說過:“一般來說,朗讀比較好記。尤其是頭腦不清醒的時候,更應該清楚地讀出聲來,這是因為朗讀會給大腦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點,整個身心好像進入了‘臨戰(zhàn)’狀態(tài)。”他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我也有這樣的感受,教材中有些文質優(yōu)美的文章要求小學生背誦,有幾個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總也背不出,放學后我就叫他們留下來背,每次到這個時候,他們當中有幾個就站在我辦公室里大聲地讀,也真奇,沒幾分鐘他們就背下來了,而另外幾個喜歡在心里讀的學生卻遲遲背不出來。假日活動課,我教三年級學生學習唐詩,一節(jié)課學習兩首,當堂背誦。有一個叫茅吉多的學生總是第一個背出,學生們也很佩服他。經(jīng)過幾次觀察,我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都是輕輕地讀,而他總是放聲誦讀。我想原因也在這兒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